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为天平军节度使巡官,随同节度使令狐楚赴郓州之时所作的一首诗。
该诗大致所述的意思就是:朝廷为抵御藩镇,培养了大批的军队,从而加重了百姓的赋税徭役,以致民不聊生。而军中将士,却因为朝廷威令不行,烂施赏赐,亦变得斗志全无,虚报战功。藩镇割据,天下丧乱,骸骨蔽地,城空野旷。此皆因朝廷内无贤良死节之臣,政事不修,外无能征善战之将,军令未明也。
今天我们要讲的人,便是诗中第二句所提到的马谡。
马谡 / 图片来源:1994版《三国演义》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乃侍中马良之弟,位居五常之末。
此人初以荆州从事身份,随刘备进入蜀地,先后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深得丞相诸葛亮器异,每与之座谈军事,自昼达夜,废寝而忘食也。
然而,便是这样一位颇具高瞻远瞩,天赋异禀的军事大才,却在刘备临终之时被其评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众所周知,刘备有着非凡的识人之明,而马谡的最终结局,也似乎恰恰印证了这位帝王的遗言。
刘备评马谡 / 图片来源:1994版《三国演义》
我们在此且不论刘备作为一个织席贩履的草根英雄,是如何步步经营,最终成为一代帝王的。我们想要探讨的是,历史中的马谡,其人到底如何?是否真如刘备所言,不可大用?这颗本应冉冉升起,熠熠生辉的将星,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陨落?
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
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这是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在孔明挥泪斩马谡之后的结语。
挥泪斩马谡 / 图片来源:网络
世人皆知马谡街亭刚愎自用,未听王平劝谏,屯兵高垒,依阻南山,以致汲道被绝,惨遭大败,遂有了“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悲惨一幕;却鲜有人知,马谡曾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远计,助诸葛亮彻底平定南中,为之后的“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甚至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孔明南征还师后,魏主曹丕薨逝,遗命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为首辅大臣,共同辅佐曹叡。此时,马谡又献离间之计,使得初掌朝政的曹叡罢黜司马懿归田,解决了诸葛亮的心腹之患,为其第一次北伐创造了有利条件。
诸葛亮北伐 / 图片来源:网络
由此观之,若使马谡为一参谋,其非凡之才,当仅次郭嘉、法正之流。可见刘备所言“不可大用”,并非不可用,其真正引发的思考应该是,像马谡这样的人才,该如何御用?如马谡未有街亭之失,抑或是诸葛亮没有挥泪斩马谡,想必蜀汉的命运,乃至三国的最终结局,也必然大不一样。
然而胜即是胜,败即是败,冥冥之中,自有因果定论。世间没有如果,历史的车毂亦不会逆行。那么马谡之死,真的只是因为街亭之失么?
首先,我们知道,马谡立军令状,求功心切,刚愎自用,被深谙韬略,擅长用势的沙场老将张郃绝其汲道,困守孤营,而遭惨败,这是不争的事实。
人虽有情,而军法无情,诸葛亮不得不为明军纪,含泪斩杀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之将。这是导致马谡陨落的直接原因。
其次,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蜀汉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南征之战。蜀郡临别之时,马谡十里相送,献出攻心之计,让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成为佳话,彻底收服南中人心。
可以说,此战既是蜀汉恢复元气,奠定国运的一战,也是马谡忘乎所以,言过其实,以至后来功败身陨的祸端。
七擒孟获 / 图片来源:网络
南中之战后,诸葛亮愈加信任这位亦徒亦友的爱将,遂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若说刘备之遇孔明,如鱼得水,则孔明之与马谡,犹龙卧云。然而龙只有一条,云却无数。若非马谡求功心切,又何至其临阵轻敌,背道而行,既葬送了第一次北伐的大好良机,亦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归根结底,马谡轻敌自用,实因孔明拔苗助长,过于信任此人;马谡忘乎所以,则是整个蜀军骄气已盛,过于自信矣!
兵法云:“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可以确切的说,若非马谡街亭之失,蜀军以后定会有更大的失败!
最后,我们来看看街亭战败后,诸葛亮的处理方式,先是斩副将张休、李盛,然后夺黄袭兵权,降赵云官职,再挥泪斩杀马谡,擢升王平,自贬三级。按理说,街亭战败,只是葬送了汉军第一次北伐的良机,却并无太大的损失,亦没有伤及蜀国的元气,更毋需说动其根本。诸葛亮智计卓绝,运筹帷幄,深谙六韬三略,精通兵法之道,又岂不明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缘何马谡一生仅犯此过错,却要以身正法,身首异处?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回顾上面所提到的,马谡是襄阳宜城人,他与刘备、诸葛亮一样,都是益州外来势力,归属荆州派系。
蜀汉政权形势 / 图片来源:网络
刘备中道崩殂,益州局势动荡,南中豪族大姓旋即反叛。此时的蜀汉政权,已经分为了益州、东州、荆州三大派系,外有强敌虎视,内则争斗不息。正是因为这一点,诸葛亮才在《出师表》中言道“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所以,为了削弱派系之争,缓和内部矛盾,诸葛亮虽深知修生养民的重要性,亦不得不起兵北伐。
此既符合刘备生前所愿,亦为转移矛盾最直接的方法,更是诸葛亮为巩固权力,维稳局势的一战!然而,这一切筹谋,皆断送在了马谡的刚愎自用下。诸葛亮大失所望,益州、东州士族亦大失所望,蜀汉军民更是大失所望。此时,诸葛亮若要平息众怒,解决内乱的隐患,也就不得不忍痛斩杀马谡,以正军法!
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若是寻常一战落败,马谡定然罪不至死。然当此战干系蜀汉内部派别相争,关乎政权局势变动之时,马谡成为牺牲品,也就不难理解了。
挥泪斩马谡 / 图片来源:2010版《三国演义》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这是马谡生前向诸葛亮所献的最后一计,也使得蜀汉政权在最后飘摇动荡的几十年里,上下齐心,一片平和,不似东吴那般作茧自缚,自取灭亡。
蜀汉的衰亡,或为天命所就,然马谡英年早逝,却是令人可惜可叹!历史的尘埃早已落定,是非成败皆转空。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在仰观历史,嗟叹古人之时,亦当自省其身,以史为鉴,明照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