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Gartner报告的受众是甲方CEO/CIO,那他们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读,来听呢?
“大家都在说数据中台,下属也在申请数据中台立项,让我康康这究竟是个啥玩意儿”
所以Gartner说了几个重点:
(1)你们不是担心企业不能快速响应变化吗?来,数据中台能解你的题。
(2)你们数仓数据湖data hub也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去建设。首先,数据中台跟他们不一样(能解他们解不了的题),其次,你们之前的建设也不是无用功,数据中台(通过data fabric这一设计理念)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数据基建。
(3)咱们以前聊过可组装的数据分析——通过复用来实现敏捷适应变化的那一招——数据中台的内核正是它。跟以前不同的是,有了data fabric当基座,数据中台能解「无米之炊」的「米」的问题。现在要啥有啥,是时候展现你们的功力(PBC)了。
除此之外,基于元数据进行数据资产管理、以用带通、技术 | 角色 | 流程三者缺一不可……这些都是我们也一以贯之的理念。
我们更多时候是从底往上,基于能力的介绍(我们如何能把数据管起来,如何加工数据,如何提供标签指标库,支撑前端业务决策)。可以从Gartner那借鉴的视角,是从问题出发,这个业务问题需要哪些支撑,这些支撑需要哪些数据分析能力(技术、角色、流程),然后话锋一转——诶巧了么这不是!你要的这些能力,我们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