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颜毓聊了很久,就是那个我之前写过的freelanuce了一年多、准备找工作的小姐妹,听她说已经报名继续学习,手续刚办完,就等明年三月来北京跟我会和了,兴奋中聊到很晚,醒来已经是十点钟,太阳高挂的时候。迷糊着打开手机,看到了万老板的今日推文,儿子去上学,21天也要结束了。
如果不是这个提醒,或许我会以为今天只是寻常日子里寻常的一天。而21天的结束,让时间有了参照,也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它的流逝。回过头去看自己写过的前20篇内容,很多都是之前留下的只言片语,借这个机会被组装到了一起,顺便也组装起了一段记忆。就像顾兹曼说过的,“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一个人如果没有记录的习惯,那回忆也就少了一些参照。
还记得最初提出21天持续写作时,大家普遍有些焦虑,还当场煞有其事的对篇幅字数讨价还价了半天,最后被王老师一锤定音,强行定在了800字。21天是否对大家太过拉伸?限制字数是否太惨无人道?我们确实有过担忧,还特意在写作课开始之前,把万老板忽悠进来陪练。
而这其中存在的种种疑问、担心都在即将结束的今天都得到了解答,看到Wendy的文章时特别开心,像是在迷雾中试探着前行,终于发现自己没有跑偏。再次确认真的可以通过训练习得“想到就写下来、随随便便写够1000字”的能力,也真的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更难得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了跟自己对话的契机。这是张扬的收获,也是我一直最珍视的写作价值。
在这个惜时如金的年代,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我们力争上游,唯恐淘汰。其实我们一路狂奔的时候更需要停下来思考,明白自己为何而前行,通过短暂停顿和再次出发找到自己的节奏。而非像大海里的孤舟一样被时代推着走,写作则给出了这样一个节奏点。
去年21天结束时,我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人与人的联结,这次依然不例外。就像张扬说的,“写作是沟通的桥梁”,21篇内容足以刻画出一个人的形象。过去跟武汉办公室接触不多,第一次过来就碰上满员的session,又在后来的持续写作中加深了对大家的了解,从一小拨人看一个大群体的面貌,确认了这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地方。希望下次有机会去逛逛老街、去跟贾老板探一下街角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