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晚期先后经历了: 裘甫起义, 庞勋起义, 黄巢起义。
起义背景: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皇帝和官员荒淫纵侈腐朽贪婪,导致赋税完全被官员和地主掌控,农民赋税严重,长年割据藩镇使唐朝名存实亡。
第二讲、裘甫起义
公元859年,裘甫(私盐贩卖者,性格分析:胆大勇敢,有勇有谋)在浙江起义,攻城掠地,起义军达数千人。
起义进展快的原因?1. 唐朝军力聚集在西北、西南;2. 东南军力薄弱,久不打仗;3. 唐懿宗艳游无度、沉迷酒色,导致唐朝政治腐败,赋税严重。
起义如何失败的?公元860年,唐朝任命新指挥官王侍,王侍从江淮地区聚集了几百个吐蕃游民前往浙江镇压裘甫起义军,并承诺打胜仗后封赏。吐蕃骑兵作战勇猛,围攻裘甫,三天内双方激战了83次。期间,裘甫甚至组织了妇女和边卫女军参战,但已很难有所作为。最终,起义失败,裘甫被押致长安斩杀。
历史意义?奏响了唐末大动乱的前奏,揭开了唐朝灭亡的序幕。
起义后果?唐朝为镇压起义军,曾调度云南、广西边境军队,导致西南边境防守空虚,南诏国大兵压境,为庞勋起义埋下了隐患。
思考?(1)官逼民反,社会矛盾的激化往往导致社会动乱。(2)性格即命运,职业与选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具有抗争精神的裘甫是个私盐贩子。(3)游牧民族的战力强悍,比如沙陀人、契丹人、吐蕃人...
第三讲、庞勋起义
862年,王智兴在徐州招募勇士,建立了一支两千多人的亲兵(银刀军),记载:“徐州将士王智兴,矫矫难制,其银刀教都子父军相承,每日三百人守衙,皆露刃立于两廊夹幕之下,稍不如意,相顾笑议于饮食之间,一夫号呼,众卒率和”。
同年,王侍镇压了裘甫起义后,被任命为武林军,武林军参与了很多讨伐战乱的战争,履立功勋。武林军内部骄兵悍将众多,将士多来自于本地,“兄弟同军,一呼百应”,朝廷难以管束。
朝廷和银刀军的矛盾?朝廷的节度使(文官)让武林军不高兴了,武林军就会兵变驱逐节度使,9世纪武林军发生了4次兵变。
银刀军问题如何镇压的?朝廷任命儒将王侍担任新的武林军节度使,王侍带着几支部队到了徐州之后,大摆宴席,请银刀军将领吃饭喝酒。王侍的部队早已埋伏好,在酒席间杀伐了银刀军。
之后,朝廷派徐州的银刀军前往西南防守南诏国入侵,并允诺三年可以返乡,轮换值岗。可是,银刀军在广西、云南镇守了三年又三年。在第七年,朝廷仍以缺少安兵费为由,要求银刀军再镇守1年,徐州士兵无法忍受镇守头目的残暴,推举庞勋(管粮草的官员)为领导,洗劫广西府库,开始了漫漫返乡之路,浩浩汤汤,路上无藩镇敢挡这样一支不怕事的部队。(点击查看庞勋故事1)。
庞勋将士原本在湖南已放下武器意欲归顺朝廷,但是在路过河南时,前哨捕获到消息:“派精兵埋伏于戍卒北上徐州的要路,意图伏击庞勋”。
于是,庞勋响应将士反抗:“擅自北归,无非思念妻子儿女。听说有密敕颁下徐州本军,等我们到后就要杀身灭族,大丈夫与其自投罗网,为天下人耻笑,不如同心协力,赴汤蹈火,不但可以免祸,而且可求富贵。更何况徐州城内将士都是我等父兄子弟,我们在外一声高喊,他们在城内必然响应。届时,我们就效仿当年王侍中(前徐州节度使王智兴)招募银刀军的旧例,五十万贯赏钱,可以翘足以待!”众人踊跃称好,重新用抢劫来的钱财打造兵器。(点击查看详细故事2)
庞勋回到徐州后,将军力发展到20万。唐朝各处调兵镇压庞勋军力,更是招募山西沙陀部落(一支突厥人,首领朱耶赤心)出战。庞勋和其庞勋将领骄傲堕落,不听谋士劝告。很快,869年,庞勋军力被沙陀部落打败,全军覆没,庞勋战死。庞勋起义,经过一年零两个月,至此宣告失败。
如何评价庞勋之乱?“唐,亡于黄巢;祸,归于桂林”。
思考?(1)从庞勋起义汇总,可以看到人性的弱点,大部分农民起义,“革命尚未成功,就开始堕落了”。(2)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紧密相关,“八百庶卒,搅动天下”,小小火种,竟能引发晚唐大动乱,表面上只是徐州士兵想回家的渴望得不到满足,实际上映射了大唐王朝的孱弱和衰败!
第四讲、 黄巢起义
背景:唐僖宗继位(12岁),不堪重任,政权被宦官把持,中国各地灾害不断,政府仍逼迫百姓上交严重的赋税,“百姓流殍,无处控诉”。
黄巢之乱?878年-884年,这是一场全国性动乱。王仙芝在河南长恒起义,黄巢(山东菏泽人,少有诗才,诗文见本文后面附资料)在山东冤句(菏泽)起义。两人都是贩卖私盐的商人。
黄巢起义如何作战?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统治。
黄巢吃人?起义期间,围攻河南陈州,为了应付全军粮食,黄巢以人肉为粮糗,数百巨锤,同时开工,成为供应军粮的人肉作坊,无论男女老幼,悉数纳入巨舂,称之为“捣磨寨”。黄巢围陈州几三百日,啖食数十万人。唐军在陈州附近的西华(今天河南境内)大败黄思邺,齐军退军故阳里(今淮阳北部)。陈州之围遂解。
黄巢起义历史意义?(1)“唐,亡于黄巢”,结束了大唐王朝的统治,开启了五代十国的乱世风云。(2)影响了社会文化。(3)经济和人口重心南移。
第五讲、朱温、李克用拯救唐朝
黄巢起义,唐懿宗逃至蜀地,唐朝名存实亡。朱温(原黄巢手下大将)败兵陕西,叛变黄巢投靠唐朝,与沙陀族(于山西北部崛起,勇猛强悍,身着黑铁服,人称“鸦军”)李克用一同协助唐朝镇压黄巢军,唐懿宗回归长安当皇帝,朱温驻军河南,李克用继续南下镇压黄巢残军。
上源驿事件?在李克用镇压黄巢军后,回中原的途中,朱温邀李克用等三百将士饮酒于河南上源驿,李克用等将士醉倒,朱温意欲火烧杀害李克用等人,李克用被一卒泼醒,当晚大雨,李克用和少数人连夜逃出城,只见城内烽火通明,好不狠辣!
资料附件、下面是黄巢(晚唐)仅存的三首诗
(一)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背景介绍: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二)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三)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