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
北冥南冥,俱言天池,此大道之喻也,庄氏假《齐谐》、成汤之口言之,合于《寓言》之理也。
然北斗注死,南斗注生,世人定以分之,岂无深意哉?庄子寓而用之,如老氏刍狗之喻。
盖刍狗于祭为尸之重,故子孙皆拜祭也,而其体本世之草木,岂有实哉?使知无心方成道用,故天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岂仁之一字可陷,有私者可如是乎?故宋荣子、列子犹有所待者,谓其尚有功名存心,非圣人无心而御无穷之妙用也。
是故北冥之大,体绝边表,莫可测者。但若不得发明用之,其若亡,譬以北字之。
复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世亦莫知其几何,然以鲲仍是浑物一块,懵懵懂懂,故不及道大。
以此喻世人虽有大圣之胚胎,而不知长养,遗此法性身而迷声色,执己为私,枉功劳形,不知福祸相倚,死之将至,更何如南冥之用耶?
古语云:“大而化之之谓圣。”
言道大,费而不隐,现在作用,然百姓日用不知,惶惶终日若遗。盖自见而无和光者也,若心光自照,得见念念之间,有一大歇场,由此真宰发露之处,自是是非泯灭,物齐浑然,待功用日深,涤除玄览,人我双遣,岂不能转游于广莫,栖于无何有之乡乎?故知从后诸子强辩是非而无可证齐,皆不自明也。
庄氏喻“化而为鸟”即是此功夫凡圣转换之处,世人难信难行,故庄子借肩吾、连叔之问答而自证,其理当明小知不知大知也。以此处为世人不化之弊,孔子所谓“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四病,破之即可解我执,证小乘之圣也。
若其化者,寓以大鹏。背广千里,翼若垂天,其广大超出鲲鱼可知矣,故圣人能得逍遥天地之用,谓之《大宗师》。世人只知老子避世,西出函谷,不知时世去道日远,夫惟人乘道德也不复,更何如老氏之天乘修行也哉?料此背迷合觉之前行,必落于辩聪者之是非,再起波澜,不忍见之,遂避世而出。有不信,独不见夫子仁义之导引,尚浅显却难行乎?
怒而飞者,以喻圣人虽具全体,向沉于渊深静谧之中,难发其用,须奋举全道之力,方可舍静趋动,故鹏必怒而后飞也。
复言乘海运者,即喻圣人乘大气运以出用世间,非等闲可比。然若大势不成,则事必艰难困苦,难有所为,亦是世间自然正理,故世有圣人隐士,和光同尘,无己、无功、无名,如姑射山人,亦如老氏犹龙,曾谓孔子:“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之言。
然孔子有云:“君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夫子深知春秋道颓,道德崩坏,然为成千古教化而举身世间,不辞辛劳,是为传道解惑之大事,教授转凡为圣之前行,岂后世逞口舌空理之徒可比哉?故后世儒宗张横渠道出儒者人乘发心:“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非唯证圣于南冥者孰可成乎?
夫子不以己为私,以天下为私,故其虽无爵无民,而飨华夏千古之尊崇,堪为素王。此亦“徙于南冥”之妙用,故此大道用南以喻之,盖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亲证亲得,庄子《应帝王》之所意也。
世道庄子逍遥莫测,遂各执己见以解,岂不知是小知不及,蜩与学鸠之浅见?且道:庄周梦蝶非思辨,齐物忘我是逍遥,唯自明亲证者可得矣。
好了,重要的说完了,回到白话文,至于网上要炖鲲烤鹏的段子,大家一看,乐一乐,也挺好的,最起码能放松一下嘛,我也很喜欢熊本熊,可乐过之后呢?逍遥游逍遥游,逍遥在哪,如何逍遥?这就是大问题喽。
一时兴起,随手乱写,犹如酒后胡言,所以题目就用庄子的“卮言日出”,糟蹋古人,实在惭愧,多言数穷,知者不言,我又不知,打住打住。
在此顶礼先贤诸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