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萌梦的读书解惑”公众号的开篇
学这个有没有用啊?
做这个能赚钱么?
是该混个文凭,没准以后晋升会用得着,不过还得先花这个冤枉钱,也不知道这个文凭以后能有用么?
要不要考个值钱的证书,没准以后跳槽用得上,可是难度那么大,通过率那么低,花那么多时间、还有精力,也不一定能考上,即使是有了证,也不一定能聘上,考它还值得么?
还是先混个工作经验有用?
即使发奋努力,跟那些天生贵族、自带天赋的人比起来,取得的成绩连渣儿都算不上!那还费那个劲干嘛啊?!……
就在这些疑问中,就在掂量这些有用没用中,就在这些貌似冠冕堂皇的权衡利弊中,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而你/我什么也没学,什么也没做,什么证书也没有,连混都什么也没混上,终成了没用的人……
当年梁思成即将完成美国学业,在面临是继续进修还是先回国完成他的考察中国古建筑的梦想时,也曾陷入这个“有用没用”的实际“钱途”的纠结中。梁思成接到了著名克雷教授的建筑事务所的邀请,走出校门就可以有很好的工作,虽然薪酬不菲,可他担心那种毫无创意的重复性工作会让人匠气十足;他想做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却苦于缺乏资料,迟迟未能着手,回国是他所期盼的,又顾虑到当时国内社会动荡,不知所学能否派上用场……
“……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工夫,生怕会变成画匠,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问在这时期内将发生进步的特征,我听见倒喜欢极了。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与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总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发现……千万不要对此而生厌倦,一厌倦即退步矣。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怎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一面不可骄傲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思成来信问有用无用之别,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试问唐开元、天宝间李白、杜甫与姚崇、宋璟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孰多?为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起见,姚、宋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减色多少呢?我也并不是让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各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贡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
这是梁启超回复儿子的家书。
有用与无用,能否大成到什么程度?这两个现在被我们做一件事之前考虑纠结最多的两个问题,梁启超已经给出了最明确的答案。
采桐说“用时间之尺丈量历史中的自己,与那些杰出人士相遇、交谈,你会发现,与同时代人做比较并没有那么重要,更没必要在这种比较中自我怀疑、自怨自弃。人生那么短,路又那么长,你好好走就是了。”
这个时代,“梦想”这个奢侈的词语已经泛滥,张扬个性可以到无底线,而我只记得:不忘初心,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于是
有了这个公众号
有了这篇文章
欢迎关注公众号“萌梦的读书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