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些问题困扰?想变好,却总是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想勤奋,却总是心生惰性,自我消耗?我想这是很多人面临的困扰,我也位列其中。所以,这本书的标题文案吸引了我,希望通过读这本书能得到看问题的不同视角和方法,帮助自己成长。读完发现,确实有帮助,这是一本关于自我认知,觉醒,改变的个人成长指南。
作者周岭,身份是作家,自媒体人,心智探索者。她之前是在平凡庸碌中迷茫的生活,却在36岁开始觉醒,主动学习精进,戒除不良习惯,重新出发。她说: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和实际行动去改变现状;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先内省,了解人的天性,认识本质,摆脱焦虑;后外观,借助科学的方法和行动改变,由内而外,相互辅助。
通过“大脑原始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真正看清自己;通过“提升专注力、学习力,匹配,关联、反馈”探索事物规律,思想与行动互相结合,持续成长,成就灿烂人生!这里总结7大科学方法和规律,帮助我们开启原动力,重新起航人生之船。
上篇: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1.重新认识大脑:理智脑,情绪脑,本能脑三兄弟的特点
理智脑,主管认知,年龄相当于1岁宝宝。情绪脑,主管情绪,相当于55岁中年人,本能脑,主管本能,相当于100岁老人。情绪脑和本能脑主管人的情绪潜意识,人最基本的行动功能。运行快,但缺点是目光短浅,即时满足,避难趋易,急于求成。而理智脑,比较理性智慧,主动思考,判断未来。智慧而且重要,但是力量相当前两者比较弱小。我们要调动培养理智脑运作,达到平衡,向前发展。
行动上,分为困难区,拉伸区,舒适区。我们应该在拉伸区用力,它是鉴于两者之间,不会太难也不很容易。这样才能最好的提升自己,从而实现复利效应。一定的量变,产生质变。达到了某个阈值,就会呈现跳跃式的成长。所以,缺乏耐心的人,要明白这个原理,延时满足自己,许多成功人士都具备延时满足的特征。
2.潜意识,隐藏在身体的智慧宝库
美团创始人王兴说过一句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遇到问题,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不给模糊认知留有余地,探究到底。我们逃避、害怕、拖延的事情。往往是害怕本身,事情不一定就真的很难。一旦你真正开始坐下,静心去做,专注的思考就发现其实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难。它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家伙,要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一层层挖下去,直到挖不动为止。这就是消除情绪模糊
另外一个是消除行动模糊。怎么说呢?就是当我们有一定的空闲时间时,反而不知该做什么,难以选择,人的本性是趋易避难,往往做了最简单琐碎的事。逃避了重要的该做的事。怎么办呢?要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计划,这个时间只做这件事,做完再换其他的。让自己无路可走,没得选,反而更轻松。
作者芭芭拉奥立克在《学习之道》这本书中说道:大脑在学习的时候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意识”的专注模式,一种是“潜意识”的发散模式。
变聪明的秘诀就是:先保持极度专注,想不出答案时再将注意力转换到另一件与此毫无相干的事情上,这样灵感和答案会大概率地出现。
生活中,当孩子做作业时,如果他一时解不开这道题,不妨劝他走开休息,做点其他的事。高度紧张,容易钻牛角尖出不来。放松一下,让潜意识系统的运行思考,或许就能找到解决办法。有些艺术工作者,广告人创作时,就是这样,突然灵感造访,问题迎刃而解。这个小细节是颠覆我们的认知,作业就该一口气写完,再做其他的,但是有时偶尔走开一下,会更好,这要看情况而定
3.元认知能力-学会反思,才能持续的进步
元认知能力,是指以全局视角,反思过去,前人的智慧和自己的经历。并展望未来,通过对过往的总结,预判未来,提前做好计划。
自身经历不管是好的坏的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前人成功人士的经验教训,同样也是一种财富,要学会使用。
提升元认知能力的有效方式是冥想。监控自己的言行和注意力,将精力集中到需要关注的地方。
不断培养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就像是安全驾驶,稳妥的前行,不会突然急刹车或遇到意外。也是我们常说的未雨绸缪,决胜于千里之外。
下篇,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4.提升专注力-让事情事半功倍,轻松完成
分心,是现代人的常态:吃饭看手机,走路想工作,睡觉时大脑不停的翻滚,思浪汹涌。如何才能提升专注力,让我们心无旁骛的把事情做到底,一气呵成呢?身心分离是很痛苦的, 注意力无限分散,做事情效率低,身心都疲惫。而且危害很大,这容易形成急于求成,避难趋易,好高骛远的陋习,心是浮的,事就难成。
改变的方式是:享受当下,回归感受。吃饭就享受食物的美味,工作就享受工作的乐趣和价值。定下目标,完成给自己奖励,享受回报和感受事情的价值。获得积极的反馈,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下次还会专注当下,不断改,每天都进行刻意练习。久而久之,我们定能渐渐改善身心分离的不良习惯。
5.学习力-深度学习,积极关联知识,搭建自我认知体系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
被动学习指:听讲,阅读,视听,演示。学习的内容留存率为5% 10% 20%和30%。主动学习:讨论,实践,教授他人。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到50% 75% 90%。
可见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别很大。深度学习必须动用已有知识去解释新的知识。
就比如我读了这本书,就要自己去思考和理解,然后用已有的知识去讲解书里的核心内容,写出文章,让大家一起学习受益。这就是深度学习的主动学习之传授他人。这个过程我就记住了该书的核心知识,如果我只是看完就合上书,很快,估计不到一个月就会忘掉。有人说过:教是最好的学,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深度学习有三个步骤: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深度缝接新知识 3.输出成果去教授。
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分享知识在互联网平台,不仅仅是他们有这颗善心想传授他人,当然他们要赚钱变现,还有一个点就是这样做,能帮他们自己更好的成长学习。可以说是一举三得的美事。
缝接知识的理论是罗振宇提到过:我每天要求自己写够五篇阅读心得,不在乎字数。真正的学习就像缝扣子,要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无关联,不学习。关联知识,高手的一张王牌。高手们对学习有一套方式:与自己有关的,有营养的才吸收,对我无用的,坚决拒绝。不管这个知识多么出名,多么震撼,如果不能与我现有知识关联,我就记不住他们,对我就没用。
无反馈,不学习。及时的,持续的正向反馈。要有结果,有作品,有反馈回大脑,才有更多的动力去学习,去优化。
主动休息,不过度消耗自己。当明显感到精力不足,注意力涣散,思维速度放缓,要主动停下来休息,养足精力才能有更好的发挥。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循环往复,养成良心循环,拾阶而上,人生可期。
6.行动力,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珍惜每天的24小时,合理规划,效用最大化。清晰的行动计划,写在本子上,一天做哪些事情。晚上再复盘,完成效果,再优化调整。
成长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意识到,想到,还要做到,做完还要复盘优化,不断提升成长。
7.情绪化,唯有心态富足,方能解忧
当一个人面临很多任务时,他的心智带宽就会降低,反而削弱了行动力和自控力。急于求成,会徒生许多焦虑情绪。
应注意保持宽松的心智带宽,每天不要被大小事情给占满了心智,要有空闲时间,去思考去规划。否则就像打地鼠,没完没了,忙完这个还有那个。要会计划,懂取舍。老人常说,人要吃七分饱。常吃太饱的人,会变笨。心也是一样,太满会很累,事情的完成效果不好,恶心循环,自己会抵触,厌恶没有价值感。要有适当的空闲时间给给自己,充足的心智带宽,能让你更舒服的面对。
最后一章,作者用自己的经历,总结的人生五件套,早起、冥想、阅读、写作和运动。
这个人生五件套,根据个人喜好,去选择,是一种积极的正能量的生活方式。
第一次把一篇书评写了三千多字,超出了我的极限。相信我讲的够透,想必大家都听明白了。
这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末尾总结一下:
先从内心出发,了解咱们大脑的运作规律;懂得潜意识的重要性和如何使用它;懂得元认知的概念,会反思,能自控。
然后是外部的行为习惯:包含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控制情绪力。每个有操作小方法,结合自身,稍作留意就能发现。当你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根据个人情况,做好计划,一步步实践,调整,就会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
朋友们,喜欢的话,欢迎来讨论,碰出更多花火,一起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