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真言论篇中,岐伯对曰:“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对应五行,春应木,夏应火,长夏应土,冬应水,秋应金,木克土即春胜长夏,土克水即长夏胜冬,水克火即冬胜夏,火克金即夏胜秋,金克木即秋胜春,这便是四季与五行的关系。
但细心的人可能看到了,春夏秋冬四季加入长夏不就是五季了吗?长夏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对此有两种解释:
1,长夏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因为脾乃至阴之脏,物极必反,阴极反阳,所以对应在一年最热的一个月。对于这种说法我个人认为过于勉强。
2,长夏是季节转换前后两周左右时间,此说结合易经。我也不是很认可,说不上来,就是不很认可
我自己研究黄帝内经后我发现在玉机真藏论中有这样一个说法:
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
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从脾脉的角度阐述脾为孤脏,孤脏以灌四傍者也,如果推之四季上,那么长夏或许是一个无形的,单独的,不可名状的季节,无时无刻不在源源不断,在暗中支撑四季的各种状态和变化,如同大地一样通过“生金”“克水”从而支持金木水火的变化。
好了,关于四季与五行的关系和我对长夏的看法就说到这,那么如何利用四季养生呢?四季调神大论篇给予我们答案。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11],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大致意思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生活也应该应四季的变化,具体怎么应,原文有说明,起居动作心情等等方面,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方法,我大致做了以下总结:
春天,晚睡早起,散步,心情闲适,好像温暖阳光下小狗趴在地上晒太阳
夏天,晚睡早起,对什么都感兴趣,心情舒畅,好像小孩对什么都好奇
秋天,早睡早起,收敛神气,心情安宁,避免烦躁,好像安详的老人缓缓地坐在椅子上眯着眼休息
冬天,早睡晚起,注意保暖,心情内敛,好像有开心事但不往外说,如同少男少女初恋时萌动的状态
有的人不以为然,等到病已成在去看,为时已晚。
最后推荐一个去脾湿的茶:苦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