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不乏才女,耳熟能详的有林徽因,张爱玲,萧红,卢隐,但以世俗眼光来看,婚姻家庭两幸福的大赢家唯有林徽因。跟随张清平的《林徽因传》,我来一探林徽因的幸福奥秘。
开明的家庭出生
林徽因的祖父是进士出身,父亲曾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进修,又官至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务,对了,那个写《与妻书》的林觉民是她的叔叔。在这么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族里,林徽因不仅熟读传统文化经典更是12岁就送去英国教会学校学习西方文化,16岁就随父访问欧洲。开明的家庭,浓厚的教育氛围不仅为她学习工作创造了物质条件,更是在精神上引导她爱书爱做学问。可以说,没有这个优渥开明的家庭,也就不会有渊博的爱人的林徽因。
爱情上的理智
林徽因的爱情多为世人所羡慕:少女时被大才子徐志摩所爱慕,徐志摩更是为她写下了康桥系列的诗歌;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缔结良缘,一生琴瑟和鸣;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念念不忘。在这么多优秀的男子中偏偏选择了梁思成,不仅世人不解连梁思成也不解,洞房花烛夜梁曾问过她:“为什么会是我?”林徽因给胡适的一段书信袒露了心迹。
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的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变弄得十分为难。
这几天思念他的很,但是如果他仍活着,恐怕我待他仍是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
林徽因的爱是理智的,她曾说过”徐志摩爱的不是我,他爱的是他用浪漫的诗人情怀塑造出来的一个我,但其实我不是那样的。”梁思成和她门当户对,他们有相同的志趣爱好,和梁的结合无疑是最现实最匹配的。事实上后来的婚姻生活也证明林的选择是聪明的,她和梁伉俪情深,志同道合,共同考察历史建筑共同编书,琴瑟和鸣的生活让她幸福又满足。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努力,走的每一条路下的每一步棋都是最理智最便捷的,大概就是林徽因能如此幸福的原因。果断的断舍离給了她更多的时间空去去寻找自我,她写诗,著书,作画,设计,在短暂的一生中体味生命中每一个全新而又美好的自我。
孜孜不倦的追求
林徽因的标签有很多:建筑学家,作家,诗人,但她最热爱并且孜孜不倦追求一生的事业仍是建筑学。16岁随父访问欧洲,在一位女房东的启蒙下,林徽因开启了懵懂的建筑梦。20岁前往美国宾大学习建筑。蜜月时重访欧洲,看了凯旋门,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教堂,足迹踏过法国,意大利,罗马的建筑。归国后梁思成常常感慨中国的建筑始终是由手耳相传的匠人铸造,没有一本完整的古代建筑史。为了完成这个浩瀚的工程,她和梁一起寻访中国的古建筑,从云冈石窟到广胜寺,一路风餐露宿,食不果腹,难以想象这个知识分子的娇生惯养的小姐是怎么适应如同“”野人般”的生活。困难远不止如此,抗日后,敌后的生活缺衣少食,雪上加霜的是贫病交加,就算缠绵在病榻的李庄时光,林徽因都不忘为完成《中国建筑史》添砖加瓦,翻译典籍查找资料修改润色,没有电灯点着煤油灯,一页纸字迹密密麻麻,字越写越小,边边角角都不放过。结核病的侵袭下,咳嗽发烧缠绕着林徽因,而支撑她的就是对建筑的热爱,对建筑的信仰。这份追求让她的余生每一天都没白活,让她的心中充满欢喜。她在《人生》一诗中所写:
人生,
你是一支曲子,
我是歌唱者;
你是一片河流,我是一条船,小白帆
我是个行旅者的时候
你,田野,山林,峰峦。
无论怎样,
颠倒密切中牵连着
你和我,
我永从你身边经过;
我生存,
你是我生存的河道,
理由同力量。
你的存在则是我胸前心跳里的五彩斑斓,
我们彼此交错,但我们并未彼此留难
一个女人因为事业而变得更充实,更饱满,精神上的满足战胜了肉体上的痛苦物质上的短缺,正如《贝多芬传》中所说:
是艺术,就只有艺术留住了我。在我尚未把我感到的使命完成前,我觉得不能离开这个世界。这样我才挨延着这些悲惨的——实在是悲惨的生活。
广交朋友
林徽因是个爱交朋友的人,30年代在北京布胡同3号住时,金岳霖就住在隔壁,每逢周末常常在金家举办聚会,参加聚会的有徐志摩,沈从文,陈岱孙,张奚若等等,不同的学科,思想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费正清,费魏梅这对美国夫妇也是在这时认识的,他们的友谊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中,这对美国夫妇给他们寄来了药品,纸张,帮助他们把建筑照片用微缩胶卷保留下来,向美国政府诉说林徽因夫妇的困难寻求帮助。
她常想,人世间生活着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在你的生活中来来往往,你认识了他们,甚至也不讨厌他们。但是,他们在你的生命中却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只有极少数的人,你愿意和他分享你心灵的意义,你的快乐和忧伤,你的热爱和热情,只有真正的友人是你可以搁置心灵的地方,是上帝给予人生的恩惠和慰藉——林徽因热爱朋友,离不开朋友。
朋友给了林徽因学术上思想上生活上的很多帮助,正如休谟说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培根说过“友谊使欢乐倍增,痛苦锐减”,托尔斯泰说“人生在世,有个朋友是种福气”。而林徽因无疑是这方面的“福人”。
温暖的大后方
和梁思成的婚姻是平和而又幸福的,他们志同道合,像两个朋友一样互相鼓励,像夫妻一样互相牵挂照顾,就连临终,林徽因还叫着思成的名字。完整的家庭离不开孩子,林徽因一共生了两个孩子,像一个普通母亲一样,她爱他们,照顾他们。困难时也记挂着他们,给他们买糖,给他们缝补衣服,教他们念书,为儿子写下了《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为女儿入党而高兴,在人生的最后时光病重的她最开心的就是丈夫和儿女来看望她。家的温暖给了林徽因莫大的支持与安慰,不论在哪里都有人在乎你等着你守着你,被需要被爱的感觉是任何一个人都拒绝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