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卜觉察日记——昨天早上,三阶段鼓励咨询班第三课,再次深入了解关于每个孩子如何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这些曾经对自己的决定如何影响现在的生活?这个活动叫“家庭馅饼”。
课堂的讨论,自然也涉及老小普遍有的,对自己的“被照顾,我最小,我不那么能干,习惯依赖……”的限制信念。
我是老小,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
这个活动我做了好几次,每次都看到自己不同的点,看到以前没看到的一些东西,新的方面,有新的收获。
晚上看见朋友圈同行买的笔记本电脑,挺好,合我心意,符合我的喜好。一直以来就对陶爸购买的电脑没一次满意过,觉得不精致美观高级,买啥都总是那样傻大笨粗。
突然意识到,我为啥不自己买。我被这个念头兴奋到了,有一种打破禁区,自由的兴奋!
(老实说,我知道对有些人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个事。同样,我能做到的一些事,对有些人来说,就是个事,很难做到。每个人不一样,被卡住的点不同。)
一直以来,我总是依赖陶爸帮我买我需要的电子产品,而他对此的审美、喜好和要求与我的相差十万八千里。
多年来,我毫无觉察的一边觉得委屈,抱怨,一边继续依赖他爹给我买,买了不合心意又心生不满,继续抱怨批评他咋不提高一些审美呢,难道人不该进步吗?哈哈,听着我多有道理呀。
他自然是反击对抗,然后我们争吵生气。我一边不满一边再依赖他买,他也一边反击一边继续买。
我自己都没意识到我是在寄希望有一天他突然被陨石砸中脑袋,审美情趣突然提高。事实是,陨石一直没有砸中他,所以他十几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对方也没意识到,既然我的审美与他不同,可以让我自己买,他可以撤离,不必一次一次搅入这个冲突。
这就是纠缠啊,传统方式(一家人不分你我,分了没人情味,分了就不是好人和好孩子)养育长大的孩子,在关系中双方都不明白,都没意识到自己是可以有界限,可以不让他人侵犯(善意的—我的审美是这样,如果不符合你的,请自己买,我可以给你一些你不具备的专业建议和帮助)。
也没有意识到对方也有界限,不去侵犯他人界限(我的审美与你不同,我的观点与你不同,我不强求你改变得和我一样,我不理所当然认为你应该改变来符合我的要求和满足我的需要)。
周而复始,这戏码上演了十几年,我毫无觉察。如果那时有人说,你干嘛不自己买?(当事人的盲区是旁观者清),我估计自己一定会有一个理由——我不懂电子产品啊!所以我没有办法啊!等等[偷笑]
看起来我真的毫无选择,我只能这样:一边依赖,一边再抱怨批评,等待老天有天同情我,让对方突然变异,哈哈!
觉察到,接纳现在的你,你将面向未来,不被过去牵绊,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很多时候看见既疗愈,如果你接纳。
现在我可以如果我需要,我就自己给自己买一个我喜欢钟情的笔记本电脑。想想都兴奋高兴啊,一种新的体验,那种又打破了一点束缚的自由感觉!
我开始更多的看见自己的依赖,在一些事情上莫名其妙的依赖、我不行的束缚信念。自己做能满足我需要的事,不继续制造冲突——与他人关系的冲突,自己内在的冲突(依赖又不满)。
这种自由的感觉真好啊!虽然意味着我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可以选择带来的责任。
你需不需要改变,问你自己,这样做内在有没有冲突,内在的感觉舒不舒服?如果你觉得就这样挺舒服的,挺满意的,那不需要改变。
反之,你总在冲突中,不一致里,比如我有时会“我想想顺自己的心意,我又想依赖别人”,那就乘早折腾改变吧,跟随心的指引,让心告诉你想要什么,然后,乘早把生活折腾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