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很多天没有打开《简书》app。
距离上一次更新自己的文章快要一个月了。
如果不是因为学校杂志社的要求每两周写一篇文章上交,我差不多都要忘记了自己在这个平台上还有一个帐号。
原因很多。
昨天写那篇稿子的时候,习惯性地先浏览一下自己关注的人,有的迟迟还没有新的文章的迹象,有的已经更新不少。再打开自己的主页看一下,还好,为数不多的粉丝没有掉。当然,也没有增加。
庆幸之余,更多的是感谢。我知道绝大部分关注我的人都是我的朋友,真的非常感谢他们,也非常感谢所有用宽容的眼睛阅读我的“流水账”的朋友们。
我在今年三月末开始在这个平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包括读书笔记,影视随笔,日常生活的琐事……从第一篇文章开始到后来的继续,似乎都顺理成章,不知不觉也写了很多。我不断地提醒自己写这些都只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一定不要忘记自己最开始的目的。
在某次给一位编辑姐姐的专题投稿时说起来这件事,编辑姐姐说如果没有粉丝的话,作者的动力会减少大半。我当时不是很赞同,我觉得自己写的开心就好了,不必刻意去在乎点赞量和喜欢的数量。
我高中的语文老师会在月考后鼓励同学们把自己写的作文拿出来分享。
这两个例子的相似之处在于,写的东西被“看见”。
没有改进就不会有进步,而连萌发的机会都没有,便直接一脚迈向了死亡的终点。
“看见”是一种力量。
就好比那些文字是一粒一粒的种子,辛勤地耕耘播种,我希望他们破土而出,在温柔的春风中朝行人招手。
我希望我写的东西被人看见。
最初写下那些文字是因为想要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想,但是,如果我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笔下流淌的文字,它们能对别人产生任何一点点的价值,那么,它们的存在就比“记录”这样的事有了更大的意义。记录和分享的快乐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沮丧不是没有的,怀疑也是常常不请自来。有时候阅读别人的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忍不住拿那些文章和自己的作对比,高下立判,落差感瞬间就漫上来。明明都是生活随笔,为什么学姐她们的文章那么文采斐然,引经据典,一气呵成?
这样索性就不写了,丢开到一边也就懒得心烦。
经常写东西的人,内心一定有一种表达欲,一旦有了表达欲就会有落笔的行动,只有一吐为快。
无论生活的状态有多么糟糕,我不都想放弃“学习”和“用文字表达”的能力。
这两种能力能让我真正觉得快乐。
我和爸爸交流的时候,他常常说我“自负”。我认真想过这个词语出现在我身上的情况,我也无法确定。坦白说,我觉得“虚荣”是有的。
我唯一想明白了的是,虽然笔下的这些记录不过是日常普普通通甚至不值一提的小事接近于“流水账”,但我想要把它坚持下去,哪怕它们只被一双眼睛看到,我也愿意为自己热爱的事情乐此不疲。
我相信,时间也看得见。
2.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
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
――《菜根谭》
刷微博看到这段话,分享在这里。
最近生活规律得如同钟摆,时间分为白天和晚上。
白天八个小时用来上班,晚上的时间则自由支配。
日子充实又寂寥。简单地日复一日地重复,似乎一眼就看到了未来。
假期过去一半多,开学就要进入倒数。
有时候刷朋友圈,看到别人在中国各地玩,开开心心地考驾照,或是对即将启程的远游整装待发……
最近觉得世界好大,那种“大”,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天和地的距离,而是我真正意识到这个世界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们那种丰富的人生经历我恐怕此生都难以企及。
静静回顾自己这一路,恍惚间会觉得自己这二十年都像是白活。
还是要多多读书,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文字可以。
八月长安,
2017年就过去了三分之二呢。
晚安~
二零一七年八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