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尽管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很多居民还没有节约用水、随手关灯、自带购物袋、垃圾分类等习惯,也缺乏相应的节能知识与绿色生活技能。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一是要营造全社会生态环境教育宣传氛围,使全社会成员都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加大环境新闻报道力度,采取灵活生动的形式,在各级学校加强环境教育,在社会通过各类公共文化载体,传播生态文明。
二是鼓励和引导绿色消费行为,促使居民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可通过阶梯电价、阶梯水价等政策,或借鉴一些地区出台的“绿色消费积分”、“绿币”制度,引导普通民众节约节能,为地球“减负”。
三是健全与绿色消费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是健全垃圾回收体系及完善低碳交通体系。通过健全垃圾回收体系,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由于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发达,不少上班族不得不自驾车出行。通过完善低碳交通体系,能减少碳排放,减弱温室效应,改善环境质量。
四是积极发挥公众在生态环保中的监督作用。例如,鼓励各类社会环保机构的规范健康发展,设立有奖举报基金等措施。公众的积极参与不仅能直接产生生态环保效应,还能促进生产方式转型,继而间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因而是实现绿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美丽中国发展目标,即“确保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我们应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