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星座、求神不靠谱?
有的人看到关于自己星座的解释,会发现神奇地和自己十分相似;而细心的人则会发现,某一星座的解释同样适用于其他星座的人,很难证明自己与其他星座描述不相符。
求神同样如此,有的人会选择到某某寺庙祈福、拜神仙,祈求庇佑。但是,如何发生好事能说明与求神有关,那么倘若发生坏事,如何证明与求神无关呢?很明显,答案无法证明。
这两个事件有着相似的特点——都是不可证伪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曾经说:“这些(不可证伪的)理论拥有巨大的心理吸引力,其秘密在于它们能够解释一切事情。预先知道无论什么事情发生,你都能理解它,不仅给你智力上的掌控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让你拥有应对这个世界所需的安全感。”这也就是为什么星座、求神灯事件如此收到人们的欢迎。
然而,科学不需要安全感,安全感越强烈,科学的前进速度便会越慢。我们更期待的是,每一位科学家的理论接受实证检验,不断完善、前进,哪怕这意味着会与根深蒂固的「常识」冲突。
什么是「可证伪标准」?
可证伪理论是这样定义的——
科学理论的表述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从中得出的预测有可能被表明是错误的。因此,对某理论的新证据进行评价,必须使新的数据具有证伪该理论的可能性。这项原则通常被称为“可证伪性标准”。
波普尔就是一直主张可证伪标准在科学中的重要地位的学者之一。
可证伪性标准主张,一项理论如果有用,它所作出的预测必须是明确的,理论必须两面兼顾,也可以说,这项理论在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会发生的同时,应该指出哪些事情不会发生。如果不会发生的事情确实发生了,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这项理论有问题:它可能需要修正,或者我们需要去寻找一个全新的理论。不管哪种方式,我们将最终有一个更接近真理的理论。相反,如果一项理论预测包括了所有可能观察到的数据,那么它将永远不能被修正,同时我们将被禁锢在当前的思维方式中,失去了取得进步的可能。这就是说,一项成功的理论并不是可以用来解释所有可能的结果,因为这样的理论本身就丧失了任何预测能力。
获得承认错误的自由
科学家们发现,可证伪性原则的一个最具解放意义和最有用的启示是:在科学上,犯错并不是罪过。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 1995)曾说过,科学的本质就是“在公众面前犯错——在众目睽睽下犯错,以期他人能够帮助其修正这些错误”
在科学,当数据与理论不符时,我们要有勇于修正理论的勇气和行动,不断向真理逼近。
在科学过程中犯错是正常的,对于科学进步来说,最大的危险在于我们人类极力避免将自己的固有信念暴露在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环境中的倾向,许多科学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观点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若信念与客观事实相冲突,我们不能一味执着与信念,而是根据事实审视自己的信念信仰,作出相应调整。
与人争论时,大多数人会采用「无限合理化」策略,即寻找各个方面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正确,不停为自己辩解,哪怕自己此前确实错了,也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了可证伪原则给我们生活中的启示,我或许会这样做——勇敢承认失败,或对执着于自己观点却缺乏有力证据的人不予争论,一笑而过。
「这才是心理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