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部好的电影,就像听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我会很愿意听着说故事的人娓娓道来。
这部印度电影《起跑线》有好多地方触动我,我把其中我认为很不错的三点做了记录。
一往情深,两厢情愿的爱情
故事的主人公,拉吉和米图,从他们相遇到相爱,都十分的美好。
翩翩少年[拉吉],在自己家的裁缝店里遇到了和妈妈一起来做衣服的妙龄少女[米图],他一见倾心,仿佛只一眼就认定,一往而情深。
之后的日子,拉吉总是去米图学校的周围远远地望着她,努力地寻找穿梭于人群中的她,却在不经意间擦肩。
他极力地表现自己,按照米图的要求,做成了和杂志上一样的裙子, 米图穿上性感而漂亮。
下雨时,想方设法地默默送伞,那是一把瑰红的挂满爱心的公主伞,和米图相称,在后边看到她拿起伞,拉吉放心地在雨中傻笑。
年少时的青涩和美好,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大概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如果能有一次回到大学的机会,我想说:最起码不要抵制爱情,让爱自然发生。
十五年后,人到中年。米图依然是拉吉的女神,对她很尊重和宠爱。一通电话,立马出现。
对我来说,好像对妻子孩子尊重宠爱的男士身上会自带光芒,像梁家辉,吴尊,邓超这样的,会觉得他们很有魅力,很有思想,很有能力。
一个有能力的男士若是也能对妻子孩子呵护有加,那他的事业和人生一定都不会差。
二十五六岁是一个神奇的年纪。有的人还在上学,有的人工作。有的人结婚了,有的人孩子都有了,有的人已经离婚了。时间真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
我想我们应该有紧迫感,但是也不能太过急切。先了解好自己,用一个人的时间给自己增值,真正的爱情往往是不期而遇的。
如果说米图的美貌吸引到了拉吉,那么留住拉吉的并且这么多年依然宠爱妻子的,一定是米图的心,是她内在的风骨和情怀。
二十五六岁,好似半熟女子。半熟芝士好吃,半熟女子也理应迷人。我想象中半熟女子的着衣风格,应该是青春以上,成熟未满,脱了稚气,偶尔性感,但可爱尚存。
所以二十五六岁的姑娘们尚可不必心急,每个人期待的未来不同,时间有早有晚,现在大可在静心修炼的路上等他来。
爱的教育,飞的能力
十五年后,拉吉和米图依然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有了自己的女儿[皮娅]。转眼间,皮娅已经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龄。
妻子米图坚定地要让女儿上名校,接受良好的教育。
她说:我们不能让皮接受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因为好的学校能提供良好的英语教育,而英语在印度“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阶级”。
所以,为了能让女儿进名校,他们做了很尝试和努力。
为了女儿的入学面试父母也去参加培训、熬夜排看不到尽头的长队、四处祈祷、找关系写推荐信,也试图贿赂,做了能做的一切,受到顾问的点拨之后决定装穷混名额……
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么义无反顾的不计回报的付出,大多都是父母为了孩子。即便不同国家文化略有差异,但是仿佛全天下父母为孩子的那份心都是一样的。父母竭力地为孩子提供一个尽可能高的起跑线,他们无不希望孩子能够受到最好的教育,成为人上人。
在米图身上,我看到很多中国家长的影子。比如,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她现在是一个快两岁孩子的妈妈。夫妻都是山东人,但在北京有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双方都有稳定正式的工作,并且收入可观。孩子的北京户口,是父亲在体制内熬了三年换来的。
不管怎么说,在我看来上面他们已经为孩子提供了很不错的起跑线。
但是最近他们又有了新的烦恼,为了能让孩子上排名更靠前的小学甚至初高中,他们打算换学区,哪怕小点。
看着米图费尽心力地为米娅挑学校的样子,脑海中不断地闪现出这个朋友找学区房的样子。
但是仿佛生活就是这样,不管现在处在一个什么层次,你都有着无处不在的烦恼。
租房一族,很想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立足,也期待某一天能够有自己的房子;有了房子和安稳工作的人呢,烦恼着换一个大点的房子,以后有了孩子或者把老人接过来都方便;而有了不大不小的房子和稳定工作的人,可能正为孩子上小学的学区房担忧着;而条件更好一点的人呢,正考虑孩子以后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出国留学。
总之,人到哪个阶段都有哪个阶段的烦恼和担忧。如果你都没有,或许你有超凡的豁达通透或者不容小觑的才华,也或许你只是太过中庸和安逸,只是想逃避问题。
这些担忧和考虑当然是能够理解,但听着心里却五味杂陈。
确实,很多当了妈妈或者爸爸的人,就会变得和之前不太一样。当然,可能我也会这样,只是现在我还不理解,或许这也不是一件需要理解的事。
他们会把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爱放在孩子身上。他们的生活重心也变成了孩子。虽然我也曾想过,以后有了孩子,要给ta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和学习环境。要让ta在爱的呵护下长大。
但是,在现在的我看来,家人的陪伴和良好的引导是最重要的。我希望ta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有自己的兴趣和一群爱ta并且ta爱的家人和朋友,足矣。
小时候,我也幻想着改变世界,或者至少是对这个社会有所影响。我觉得,大家都只是活一世,为什么不能轰轰烈烈,给自己一些挑战呢?
越长大越觉得,世界很大,我们都很渺小。我们和孩子都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喜欢的事,或独行,或结伴。能够放松身心,愉悦自己,已经很好,如果能给身边认识的数人带去有益的影响就更不错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希望孩子飞的高,但也关系他飞得快乐不快乐。
善良是一种力量
拉吉说他想让女儿皮娅在抛弃了手机等电子设配后,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方式。在贵族学校中,在各种培训中她都没有找到。而是在和穷人生活的一个多月中她学会了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让自己快乐的能力。
影片里的穷人希亚姆真的很善良,他人热心地帮助新来到穷人街区的拉吉,教他什么是穷。
这一段话很现实,有点搞笑却也格外心酸。
他虽然人穷,但是价值观却很正。
他误以为装穷的拉吉是在用不当的方式偷钱,他竭力地阻止。
却用很笨的方式来帮皮娅拿到学费 —— 用自己的小身板碰瓷迎面而来的车,泪目( Ĭ ^ Ĭ )
无巧不成书,装成穷人的皮娅被xx学校录取,而希亚姆的儿子莫汉却不幸落选。
给人的感觉就仿佛是拉吉家偷了希亚姆家上私立名校的名额。
希亚姆的儿子莫汉也很乖巧,落选后他跟爸爸说,对不起。希亚姆说,没关系,可能是我们不够幸运。作为穷人,我们也只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然后转头跟拉吉说今晚开派对,庆祝皮娅被录取,说着和妻子一起凑手中皱皱巴巴的钱。
皮娅入学后,拉吉一家人就搬出了穷人区,期间也有几次差点被识破,都是希亚姆善良的思维傻傻的解释瞒过了大家。
后来为了感谢赞助儿子学校的幕后老板登门道谢的情况下,偶然的情况下得知拉吉是装穷,他气冲冲地去校长室告发,但是他最终也没有说。
因为他在去校长室的途中看到了拉吉和米图的女儿皮娅。
他坚定地跟米图和拉吉说: 皮娅也是我的孩子,他会继续在这里上学的。我知道我和你们的不同了,只是我不会窃取别人的利益。
希亚姆是善良的穷人,拉吉也是善良的富人。
他主动向校长说出了自己的装穷骗取名额的事情,目的是让校长把名额还给希亚姆的儿子莫汉。
在得知校长的真面目之后,拉吉选择自己将真相解开给打家看。
他把公立学校的孩子接到德里文法学院的舞台上表演。
在场家长无意被孩子们的热情活力和精彩的表演所打动,他们为孩子们鼓掌,呐喊!
但当大家知道这是公立学校的孩子之后,却是一片寂静。
学校的名字仿佛就代表了孩子们的实力,或者孩子们未来,不过,确确实实代表了阶级。
影片很好地诠释了,穷人像穷人,穷而有骨气;富人像富人,为富有仁义。这也是印度追求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强而勇敢,仁慈而善良。爱是种力量,真正善良的人会有爱的光芒和力量。
如果时间没有记录,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阅读,阅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