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与不易
在我们谈论企业转型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实体经济绵亘数千年,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它厚植于人类的基础需求和产业土壤,有着深刻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因此,有些优势部分至少在一定时期内是需要坚持并优化的。
1、情怀
对于很多深耕实体经济的经营者来说,不管他们是否能跟得上时代追得上风口,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就是他们往往对于自己的产品或品类寄予了深厚的情感和愿景,本着这样一颗初心,才能扎得深、守得住。
老实说,变革的年代,无疑是一个群雄并起异彩纷呈的年代,但也必然是一个喧嚣浮躁的年代。或许有很多速起的法门,但是以辩证的角度来看,速起之道往往也是速朽之道,道理很简单,只有快而不深的模式才能速起,但是既然不深,则抗压能力相对必然较浅。这是其一。
其二,越是浮华的年代则越显沉静的可贵,因为闹剧不能多看不耐细品,尤其是对于用户而言,最终他们要的还是满足作为人的深层次需求,是一种五感体验与心灵满足的叠加。这也是所谓解决方案的终极指向。世间最长久的生意是什么,就是这类只要人还活着就有所求的东西。这些东西的好与不好,是要能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能以心观之或者说用人生来沉淀的。宫本武藏所著《五轮书》中说的“以心观敌,则胜券在握;以眼观敌,则迷疑而败。求快之心,剑法所忌。悠悠然可也。迷疑、惑扰一扫而空,乃为真实之空灵境界”,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在反思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与颠覆时会发现,不论怎么冲击怎么颠覆,有一个部分不但不会受到威胁,反而屡屡被互联网企业引为奥援,它就是物化的情怀。就互联网的呈现方式来说,包装情怀、呈现情怀、传递情怀绝对不是问题,但是要想真正拿出承载情怀的产品来,其实并不容易。连接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粉丝的自然人、自媒体如今大有人在,但是能够匹配这种关注度和宣称的情怀的、从而真正释放出持久性的粉丝经济能量的产品,目前来看真的不多。我们所见的罗辑思维,卖书卖月饼卖手机,干的其实都是一锤子买卖,而且反响越来越难达预期。至少在卖手机这事儿上,嘴上的情怀干不过手中的情怀。同样可资对比的,就是“褚橙”和“褚柚”不同的市场反响,一个是6小时卖掉130吨,一个是不温不火甚至被拍砖性价比不高,这就是亲力深耕和借势嫁接的区别所在。
因此,所谓情怀,并非某一个时代所独具,也不是哪一个时代所能摒弃,因为它扎根于人性而成长于真诚。对于以物载道的实体经济而言,这是互联网大潮冲击之下,为数不多的能负手而立的领域。
2、专业
所谓专业,可以理解成在某个领域擅长的技能,也可以理解为某个领域具体业务作业规范、熟练、精到的能力。显然,这个概念着眼于经验的累积与训练的专精,适用于任何领域,而与所谓的线上、线下无关。如果从工业化大生产时代来临算起,专业及专业化概念也已历经百年。当下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态势,正从横向连接向纵向渗透转进,专业度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日益凸显。
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横向连接,或者更通俗的“平台”概念,其本质运动是入口与信息流的沉淀、再导流。而在这之上所呈现的内容,其实是“他者”的概念。例如,淘宝假货多,产销矛盾多,但是只要谨守支付宝的有序与流量主导权,一定阶段内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一旦转向深度垂直,就意味着要直接面对用户的具体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做出“我”的内容和品质,直接承担好评或差评的后果。那么品质与什么相关?情怀、初心是出发点和支撑力,当不了饭吃,还是得依靠实打实的专业度。
当然,对于一个专业组织来讲,除了本行的专业能力专业属性,在互联网时代还应具备线上运营的专业能力。所谓O2O,缺了哪个O,商业模式都无从支撑。
3、服务精神
说来很有意思,基于平等、分享精神的互联网经济,在实际运作和消费体验中,服务精神似乎反而颇有不足。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检测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28211亿元,同比增长49.7%;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574.1亿元,同比增长45.2%,仍保持较高水平增长。但与此同时,2014年全国工商系统受理网络购物投诉7.78万件,比上一年度增长3.57倍,投诉增速远高于网络购物市场的增速。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服务类投诉11.1万件,其中网络购物投诉数量最多,达2.41万件,同比增长174.4%,增速最快。
卖假货是一头,消费体验的不可控是另一大问题,比如当下正热的外卖平台,从食品安全到产品、服务品质,呈现出相当不均衡、不稳定的状况。而上述所有问题,在方兴未艾的微商中同样存在。
这里头,固然有监管缺失、垄断追求绝对利润等因素,但互联网初期野蛮生长模式的丛林生态、碎片化交流方式的道德范式生成滞后,以及相当部分创业者的投机心态,显然是现阶段或者说短期内难以避免的局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