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知识?
今日专栏让我重新审视了知识这个概念。一直在上学,一直在读书,读了这么多年书下来,那句知识就是力量从小就扎根在脑中。而对于何为知识,这个教育系统并没有教会我。从小到大,学了那么多门课程,看了那么多书,却终究没有改变我的人生。说到底,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知识的本质。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决策,带来更好结果的才是知识。不在即时的反馈,更在长期的结果。如果一门知识不符合这两个标准,那么基本就是伪知识,或者只能是信息了。单纯的信息碎片在脑子里,占用了大脑的带宽,被错误而无意义概念束缚的自己自然也不会有所进步。以后要学会甄别那些真正有用的知识,在这里,有用又成为了评价标准,写作也好,创业也好,工作也好,归根到底还是要对他人有用。虽然太过功利,但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当自己能力不足时,对老板和社会来说,你就是无用的,当你文字不能给人以启迪,同样那文章也仅仅是堆砌起来的文字而已,当知识确实不能有所引导时,必然也就只是脑中杂乱的信息。感到震惊,原来自己获取的竟不是真正的知识。英语没有用起来,概率知识早已经还给了老师,专业方面也学而不精。周围环境周围人时刻都在影响着自己的行动。曾经只想混个毕业证书,选择了一所普通的大学读研,而这一年下来,专业知识也好,视野拓展也好,终究还是没有太大的长进。感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甚至内心深处相信自己就是不够优秀的,以后会转变观念。每个个体都有选择成长的自由和能力,当把事情做到极致时,你也便不再普通。
2.获取知识的路径
碎片化的时间不代表碎片化的知识,不要被虚假的概念所迷惑。知识都是系统的,没有所谓的碎片化知识。之所以碎片,只是自己还没有真正消化和理解。就自己目前专业而言,就没有做到知识的系统化学习,更多是散落在脑中的零碎而有不甚清晰的概念。知识没有成线更没有成面。理论的不扎实也注定了自己写不出论证严谨的文章,没有逻辑顺序,没有论证,没有自己的观点。这是自己身为研究生的不合格之处,没有做学问的严谨。而又为什么没有去做好它的动力呢?其实还是内心不想要,没有赋予它重大的意义。自我驱动的不足直接表现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其实,法学文章评价标准也无非是有用。自己要多读专著和文章。既然目前没有其他选择,就尽力先把自己专业方面搞清楚。同时,去读那些真正有用的书。不要掉进坑里还不自觉。不想成为那个感到无力和脆弱的人,就要用知识去武装自己。博学的基础上,去融会贯通。其实,自己一直不太理解如何做到贯通,总感觉知识是割裂的,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把知识用起来。法学也是一样,说到底也只是为了有用,能不能把自己学过的东西体系化,去运用到实际中呢?这需要自己去探索。知道,做到,长期做到,多些耐心,多些积累,多学些没用的知识,记住,多维竞争,打造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