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讲习俗本身,说说讲习俗本身。
小时候我接受的教育是不要迷信,所以每次听大人说这个节应该吃什么,那个节应该做什么,就觉得很不屑。
觉得怎么那么多事儿啊,条条框框的规矩,放假吃喝玩乐就得了。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不排斥了,而且也会问都有什么讲究。
现在终于明白大人们为什么习惯按习俗过年了,其实就是为了有气氛、有仪式感。
处处张灯结彩,互相拜年,讲究习俗才有个过节的样子,否则跟平时放假有什么区别呢?
而且习俗都是美好的愿望,按着去做说不定能带来好运呢?
你信,说不定就有真有。
.
还有走亲戚这件事,小时候也特别不情愿。
现在虽然还有点陌生,但也算能接受了。
可能真的是岁数大了,活得年头长了。
即便平时不见面,有些事也多少会听说一点,东家长李家短的,听一听就认识了。
认识之后渐渐就会觉得亲切了。
就跟老同学老同事似的,在一起的时候可能没那么熟,分别后也很多年没见,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既相互认识又有共同回忆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相比其他陌生人来说,可不就更亲近亲切一些嘛。
.
而且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后认识新人的机会就少了很多。
不像上班时,在一个大单位,不说上百人,起码也能认识几十人。
不说这几十人都成为朋友,至少其中能有几个比较熟,关系不错的人吧。
当这些人逐渐离去,剩下的就更显珍贵了。
当然,反过来说。
如果一个人进入老年后也仍旧可以时常结交新人,那就不会感到寂寞空虚了,失去感也不会那么强了。
.
跑题了。
总之,过年的习俗可以不照着做,但不能没有。
人生还是需要一些仪式感,才更有活力和活着的感觉。
行,就写到这儿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