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问答|打开人性与行为机制的黑箱
本周复盘
第一天:霍桑实验。霍桑实验的关键发现是:人,是决定效率的重要因素,这也就第一周讲的“人心的效率”,所以,人应该成为一切管理工作的中心。于是,我们需要了解人性和人的行为,我们需要了解真实世界的人是怎么样的,他们是怎样进行思考和判断的。
第二天:认知不协调。主要目的:人的内心活动相当复杂。其实,课上讲的“认知不协调”,只是人的一个侧面,人还有其它的复杂性质。心理学,就是研究这些复杂性质的一门学问。心理学是管理学的一门伙伴学科。
第三天:阈下意识,目的并不仅仅是想告诉营销领域的一些秘密,更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说明:人的认知过程其实相当复杂。从情境到意识,再到行为的传导链条。其实,我们受到外部刺激,再到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特定的意识,再到产生行为、形成记忆,这一长串的过程,实际上非常复杂。这个认知链条中,有很多我们自己都不了解的东西。就算被人家利用了,我们都不知道。这一讲,主要是知道人的认知活动的基本逻辑,以及内在的复杂性。
第四天,介绍了基因层面的一些研究。穿透心理学,走进更深刻一些的学问之中。心理学的发展,先是细分了很多分支,比如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等,但这些学问在细节上也是莫衷一是。这说明:对于很多现象,心理学也没有解释透。这也就意味着,人类认识自己的过程还需要往里走。这一讲的学习,建议是:要有所认识,但要学会浅尝辄止。
第五天:理性注入,主要是想纠正“宿命论”情绪。基因科学现在有了很大进步,脑科学的发展也很神速,对于了解我们自己,是有好处的。但是,基因决定多少,基因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基因和环境在决定我们行为的时候,又各自发挥什么作用。关于这些问题,人类还很无知。所以,在这个时候,价值观就要发挥大作用。理性注入,在此时就格外有意义。
1、为什么本周讲了许多心理学、脑科学、基因科学的内容?
人性和人的行为,还是黑箱,因为人脑是个黑箱。
了解人性和人的行为,有点像剥洋葱。管理学剥掉了一层,经济学剥掉了一层,心理学剥掉了一层,神经科学、脑科学和基因科学现在还在一层一层地往里剥。
总有一天,人类有能力说,我们基本了解自己了。等到那一天,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这些以人为基础的学科会面目全非。为什么呢?因为底层的认识变了,顶层的东西必然会变。
2、为什么有时我听到概念,却没有听到具体的解决方法
学问发展的深入阶段,就是更有智慧的人,研究问题本质上意味着什么。这包括两步:先是定义What!然后,再去探索Why。就是要 “ 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 定义What,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工作。知道了What,学者们就有机会去研究Why。当了解了What和Why之后,我们能够给出的How,就不一样!要意识到,那是真正有价值、有普适性的How。
心得
每周复盘是归纳总结最好的时候。有很多知识当时看得懂,似乎也想得明白,可是过不了多久就淡忘了。遇到相关的场景时,抓耳挠腮,就是想不起核心的解决之道。所以说,懂道理的人多,通道理的人少。复盘要克服懒惰,要常做常思。以上这段话是写给我自己的。
本周管理学课程,宁老师通过多个角度,阐述人性的复杂。表现在认知不协调,潜意识影响判断,基因造成的倾向性等。并用注入理性来尝试破局。人性和人的行为长期看都是黑箱,充满不确定性,那么注入理性就是为这条汹涌澎湃的河流打造一条河道,即使常出现河流改道甚至河水泛滥,但总归减少了不确定性。学习管理学,就是驯化人性的过程。
寻求破局之法是学习管理学的目的,而本质是从各个维度剖析人性。理解了人性,才能找到行为逻辑的规律。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不该把心神执着在管理技巧上,而应把视野放在更高的层面,当格局变大后,很多原本认为困难的事自然引刃而解。宁老师说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尽力深入事物本质,抓住主要矛盾,从核心破局。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里,我们应该保持耐心,慢慢领悟管理学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