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党员干部要学深悟透“人民”二字的内涵,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心”“同行”“同向”,马不离鞍、缰不松手,满怀豪情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怀揣“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为民初心,与民同心,不忘“来时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把人民挂在心头,念在心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与人民同心,不忘来时路,站稳“人民至上”立场,怀揣“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的为民初心,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急难愁盼放在心头,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群众甘苦为甘苦,以百姓之心为初心,对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就学、就医、住房等事事“上心”,与群众心相映照。
涵养“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为民真心,与民同行,踏实“脚下路”。“知群众急难愁盼者必是常伴其左右,懂人民喜怒哀乐者必是关情其所有。”党员干部仅仅是怀揣“为民谋幸福”的赤子之心是不够的,更要沉下身子、放下架子、主动贴近群众,与人民同行。“始终站立在人群中,滋养鱼水深情,才能了解何处热闹喧嚣、何处暗流涌动。”党员干部要立足当下、脚踏实地,甘当“小学生”,主动走近群众,拜人民群众为师,多下农田、多进庭院、多坐板凳,在“家长里短”中掌握社情民意,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努力成为人民群众的知心人、交心人。
永葆“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为民决心,与民同向,走好“赶考路”。“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所在、宗旨所系。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的为民决心,与人民同向,要立足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凭借“抓铁留痕”的狠劲、“水滴石穿”的韧劲、“猛虎下山”的冲劲,锤炼过硬本领,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实际问题,一件接着一件落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书写让群众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