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频频在母校的网站里看到了学弟学妹们奔赴山区支教的消息,作为一个持续整整十几年的支教队伍,每一年,都有一群可爱的大学生老师远赴山区,为山里的孩子,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虽然近几年,对于大学生支教褒贬不一,但对于曾经是支教队伍中的一员,我看到更多的是支教带给孩子们正能量的影响。思及七年前的那次支教,至今仍历历在目。
2010年7月11日,对于支教队的18名队员来说,这是个不寻常的日子。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就开始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如今时间将它带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我们欣然接受,为了我们即将面对的支教生活。
单调的白开水如果加入一种颜色,那么就会由最初的纯净染成现有的鲜艳。当白色象牙塔里单调纯洁的生活在炎炎夏日里被我们涂上了动人的橙色,那又会有怎样的故事上演呢?是否青春的繁华将在这里出现一个崭新的高潮呢?18名队员的心里有着18种不同的答案和期待,而我们,在这青春的转角许下了同一个承诺,一个属于我们彼此的幸福。
当离别的客车远离了学校,没有不舍,是不安。天的那边,是我们即将落脚的地方,那会是怎样的景?或许是风景如画,或许是断壁残垣,亦或许什么都没有,只有几户人家淹没在绿水青山之中。是这样的猜想让我们一路不安地走来,车在盘旋公路上绕着青山不停地转,转得每一个人的思绪开始错位,以致于无暇顾及其他。
嗯,那里似乎是风景如画吧?一路的依山傍水,看到的景是绿色的蔓延,是山水相连,山田相嵌,是阡陌纵横,落英缤纷,很美很美,美得让我们这些刚刚脱离城市纷繁的孩子忘记了城市原来的模样。有那么一刻,我们以为这里就是一直寻找的天堂,没有天使,满世界都是可爱的精灵。
六个多小时的车程,车子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停止了前进,看来我们已不需要做着任何的想象,眼前的景物会真实地给予我们想要的答案。环顾四周,依然是绿色的延续,偶尔的几户人家点缀在这绿水青山之间,溪水的哗哗声带来了音乐的韵律,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有一种和谐隐藏其间。学校是一栋破旧的建筑物,不似历经沧桑而固执地守着自己的原始模样,却似看尽世间繁华而退之,守着自己的一方净土,悠然地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这是我们即将面对的支教环境,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不知道队员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会产生怎样的情,于我,却开始渐渐爱上了这里的一切。
二十天有多长?都说几十年弹指一挥间,那二十天不过转眼之间,我们数着时间过日子,从此开始我们幸福的支教之旅。
对于即将开始的一切,我们有点茫然。不过,在支教队里,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再茫然的远方,我们都能找到希望的曙光,这就是我们的支教队伍。当我们的双脚踏入那栋叫做XX小学的建筑,这里就有了暖风的足迹,有了暖风的气息。二十天里,我们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从打扫学校到开始生活再到转身离开,从开始招生到教学再到考试,从升国旗到演讲比赛再到文艺晚会……有太多太多属于支教的记忆。
还记得第一天来到这里,似乎尘封的房间被我们用来当成宿舍,里面除了几张桌子和几片木板铺成的床之外,一无所有;布满蜘蛛网的屋子被我们用来当成餐厅,餐具蒙上了岁月留下的灰尘;还有那一间堆满杂物的厨房和那一间相对整洁的办公室……就那么几间房子,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那一晚,谁都没有睡好,看着窗外,星星伴着月亮在笑,清冷的夜晚,在这么高的海拔上,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隔天,算是走出了我们支教的第一步,尽管最初报名的学生不是很多,但是谁都无法拒绝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第一次的相见,让我们有一种直觉,山里的孩子,都会是最优秀的学生。教室有了,桌椅有了,学生有了,老师也有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我们的教学,尽管条件很艰苦,但我们学会了苦中作乐,于是每天都有不同的戏上演……
那一天,我们把厨房改成了“香格里拉”,把办公室改成了“内阁议政大厅”,把厨房改成了“御膳房”,把值班的地方改成了“警备司令部”,把洗衣服的地方改成了“华清池”,把水沟改成了“白水洋”……那一天,我们在饭桌上开着玩笑,天天吃素食,以花菜为主,崇尚节俭,追求节约,队长天天监督着厨房的耗油量;那一天,我们在课堂上和学生们谈论着外面的世界,给予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一天,我们举行了升国旗仪式,全体师生在国旗下庄严的誓言响彻云霄;那一天,我们的演讲比赛现场,他们用嘹亮的歌喉展现了新一代学子的风貌;那一天,我们的趣味运动会,丰富了学生的精彩生活,也给了我们欢乐;那一天,我们的家访,让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世界的人,然后开始珍惜拥有,幸福生活;那一天,夕阳西下,我们拉着学生走街串巷,感受着山里人的淳朴,领略大山的魅力……
有时候想要不慌不忙,一起分享我们的好时光,可是一旦岁月留下走过的痕迹,所有的一切都只能成为一种追忆。我们一直在谨慎地过着这二十天的生活,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浪费了时光。每一个阶段的回忆,每一个过程的总结,不仅仅预示着下一阶段的来临,也暗示着最后离别的接近。心,微微地痛,然而,在时间面前,人永远都是弱者,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时间流逝,却无力挽留。
如果说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可是一旦开始了,就必须有勇气去面对最后的结局。我们一直在猜测着最后的结果,从一开始都是。如果记忆没有被格式化,那么我们将永远记得最后一晚的璀璨,那是属于XX学校最后的繁华。一场文艺晚会让我们倾其所有,连日来的辛苦排练将在这里开出成功之花,也许,我们就是要以这种方式让这里的人记住我们的爱,也或许,我们就是要以这种方式让支教的人报答大山的情,这是每个人汗水的结晶。为了文艺晚会,我们尽可能地与时间赛跑,早读课、午休时间、傍晚时分,都能看见我们辛苦排练的情景,我们无怨无悔地付出,究竟会换来怎样的收获?谁也没去想过,只知道要把最美好的东西留下,一旦决定了,就会勇往直前。最终,我想还是我们赢了。当那晚观看文艺晚会的人将学校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心里开始明朗,这些事情向我们证明着所有人努力的结果。舞台上,那些精灵般孩子们清脆的歌声、曼妙的舞蹈如甘泉,似雨露,和着青山绿水,不失为一种和谐;那些队员们动人的表演、深情的歌唱映着如墨的星空,清冷的月光投下点点光辉,给予现场另一种氛围。直到那首队歌再次响起,我们知道,不仅仅是这场晚会,而是所有的支教生活都即将拉下帷幕,即使是这样,我们依然用最后的声音唱属于我们的歌。这首平日里听了千百遍的歌在此时听来,有一份心酸,有一份不舍,还有一份莫名的情絮在里头。
晚会散了,却没有人离开,时间想要停止,却无奈停不下来。此时的舞台,上演了一幕幕离别时相拥而泣的场面,比刚才更深情,更动人。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此时的不舍呢?所有的人都在尽一切努力挽回一些什么,却得不到结果。当31号午夜的钟声敲过,离别的日期悄然来临。夜已深,只是还有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也有人伴着哭腔低语,黑暗的教室掩盖了一切感人的画面,唯有那些声音在证明着我们的离别情意。
以前每次回家的时候总是天未明朗,就踏上月台,因为出站口有家人的期许和等待,而今,却不忍离开。然而戏会散,人会离开,只是一切都回不到原来的起点,这里有着我们走过的痕迹,有着我们青春的气息,有着我们美丽的回忆,谁也无法将它抹去,包括时间。当我们的身影在锣鼓喧天和炮竹声中消失在离去的路上,我们知道所有的人都哭了。清晨学生争先恐后地帮我们拿起行李的那一刻,心就开始微微地痛,他们在尽最后的努力为我们做最后一件事,我们没有阻止,此时此刻,也许这是他们用来表达不舍的最好方式。
坐在车上,风吹过耳际,吹乱了早上来不及梳理的头发,泪还在不停地往下掉。还记得来时路上欣赏青山绿水的那份惊喜,而今,这一切看来都是那么让人心碎。手机不停地振动,看着学生不断发来的短信和不断打来的电话,总会不争气地让刚刚止住的泪水又开始泛滥。六个半小时的车程,很漫长……
也许,一切都该结束了,不经意间,总会想起我们晚会的主题——“未完待续”,然后开始怀疑,一切真的就都结束了吗?然后开始否定自己。我们一直希望支教永远不会有结束的那一天,因为它带给了所有人希望。二十天来,我们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不管是学生身上、村民身上,还是我们每一个队员身上,都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生的天真无邪,村民的淳朴热情,支教队里的团结、宽容和温暖,还有我们那一句不离不弃的话语——“米很珍贵,油很珍贵,生活很珍贵”,让我们这二十天的支教生活成为了象牙塔里最有意义的日子。当有一天,我们开始回忆起曾经拥有过的东西,我相信,这一段记忆将成为今生最美丽的付出……
时至今日,七年过去了,当年的孩子们也都长大了,幸运的是,他们中的多数人,都离开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走进了理想中的象牙塔。
记得,当初支教中的一位女学生,跟我们的队员说,她的梦想,就是考上我们所在的大学,然后,再像我们一样回到这个大山里支教。巧合的是,两年前,她如愿地考上了我们所在的学校所在的院系,并在去年,跟随我们的支教队伍,走进了生她养她的大山,为如她一样的山里的孩子,带去知识,带去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