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一本书,又翻开一本书。一个又一个精品课,一个模型,一个知识点。写一篇文章,读一篇文章,点评一篇文章。
两年内我记不清自己读了多少书,听了多少音频,真正习得了几个思维模型。这两年我看过的书不低于30本,书中的内容已忘得一干二净,我真正掌握的思维模型,也许一个没有。
读书没有让我暴富,学习没有让我成名。到今天为止,两年过后,我已经忘掉我读书和学习的原因是什么了。我不睿智,也不聪明。
学习让我与身边人的谈资完全不同,我似乎成了身边人的异类,但又似乎一事无成。
那么多年一起成长,因为这两年我踏入了另一条路,在知识付费的浪尖上看了点内容,我们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关注圈让我感觉有点陌生,他们的影响圈一部分我很佩服,一部分感觉是那么渺小。
也许他们对我也这样认为。
写了200多篇文章,精读二十几本书,在混沌大学、樊登读书会、得到打了两年酱油。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成长,而我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汇集这两年所学到的所有精华,我相信这几点对很多人都有帮助,而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调整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茁壮。
老观点,新洞察,我用新的逻辑用四篇文章,带你复盘四个老观点。这四个观点分别包含了心理学、生物学、历史、哲学。
一、心态
二、当下
三、现实
四、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第一个话题,被马云,柳传志,雷军,任正非,俞敏洪和国内外企业家说破了的一个话题心态。
一个影响年轻人未来的话题
——心态。
马云说他与今天的年轻人竞争机会,他唯一的优势就是心态可能会比今天的年轻人好一点。
读书、学习、上班、被生活一点一点的打磨这些是为了什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把心态方正。
学会试着看淡一些生活上的是是非非,明白输赢无常,明白得失永恒。
我这样说,不是让大家放弃红尘去做和尚,而是让我们更清楚的明白,生活中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什么东西是必然发生的。
把尺度放大了看,我们这一生每个人都很凄惨,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决定会死亡。短短的七八十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将来大概率会延长至两个七八十年,那才不过160年。
生活中的一些是是非非都是鸡毛蒜皮,在各种不确定性里面,谁都不能确定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人如蝼蚁,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一日三餐,很多人都逃不掉,两点一线的生活。
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为什么会有这句话?看上去就显得那么荒唐,这句话的存在一定有它的原有,古人几千年的推论得出这句话,形象的把它还原一下,把这句话再往下追一层。
“那些经历过生死,并且从死亡边缘爬过来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取得非凡的成绩。”
明白了吗?从死亡边缘爬过来的人,他们的心态比没有在死亡边缘爬过的人要好很多很多倍。
他们彻底康复后进入工作和生活,会发生彻底的改变,他们不会那么计较不会那么强势,更不会轻易生气。
前阵子有一部热剧《沙海》,一个学习很差的学生黎簇。
从古潼京出来后,逃出沙漠,进入汪家,在彻底摧毁汪家后,历时一年半再次回到学校考取全校第一。
并不仅仅是电影桥段,他完全符合逻辑。一个人经历那么多生生死死,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已看淡,他更能沉得住气,更能静下心。
每个个体都是普通人,我们每个人都不需要经历是是非非也能拥有良好的心态。
做到下面4点就够了:
1、正面面对问题
2、坦白接受问题
3、不逃避问题
4、乐观 5、冥想
前面四个都是字面意思,不需要展开篇幅,每个人遇到问题都会先找理由,有这种找理由的心态本身都是错误的,接受、不逃避,正面面对,时常保持乐观心态,不去考虑那么多没用的问题。
关键是第五个:冥想
冥想是今天的瑜伽课里的一个词,追寻更古老一点,几千年前起源于印度叫:禅修、打坐。也叫:入定、心流。
做法很简单,用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坐下,什么都不要做,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
一种调整心态的方法,它能让你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更快的进入心流状态,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休息方法。
很多事情得到与失去,并没有意义,如果你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并且相信自己,那么就不要在意眼前的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