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与邓丽君、山口百惠齐名的女歌手陈美玲因成功把三个儿子送进了斯坦福大学,被网友送上了热搜。
陈美玲和三个儿子合照
面对如此成功的妈妈,媒体开始“深挖”陈美玲的独门育儿经,可她却说没什么秘诀,不过是摒弃了中国式父母的焦虑罢了。
她认为,中国父母的焦虑,正在一步步毁掉孩子的人生。
焦虑衍生出来的不想输、着急、疾言厉色、偏见,都会把孩子推向边缘。
壹
赢在起跑线上真的那么重要吗?
“孩子绝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许多父母心里的呐喊。
去年,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说中了多少父母的心声。
广州一高管妈妈眼都不眨的花了三万五给孩子报了暑期兴趣班,可自己竟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孩子从出生的那刻起就占据了家长的全部。由此衍生出的巨大焦虑时刻环绕在他们的心头。担心硬性条件不好,担心孩子上不了最好的学校,接受不了最好的教育,没有最好的老师,成绩不好,会输给人家,没有一个风光的未来。
背负巨债购买学区房,上形形色色的兴趣班,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成了全家的任务。
焦虑,把父母变成旋转的陀螺,速度一旦太快,就有可能突破孩子所能承受的限度。
记得当年顶着众人艳羡目光,进入中科第一届少年班的三大天才吗?
他们的现状令人唏嘘:谢彦波与普林斯顿导师闹翻,干政患上精神疾病。
在孩子心智不成熟,承压能力不强时,不适合进行高强度的脑力训练,高速的运转只能过早的榨干孩子的精力。
人生是一个环形跑道,全程除了冲刺更多的是保存体力步步推进。只注重弯道超越,对孩子强加干涉,除了增加他们的焦虑和压力,其实一无是处。
好的教育,真的不拼起跑线,拼的是全程。
贰
打压孩子是父母最糟糕的教育方法
国内倡导的教育方式一直是打击教育,信奉“棒子底下出孝子”。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对孩子疾言厉色。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听话,等等。
世界上没有一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也不会有两个一样的孩子,人不同,心性不同,天赋不同,成长的速度自然也不同。
今年爆红的一档“说出真心话”的综艺《少年说》中,初一女孩对妈妈说的一番话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女孩带着恳请的语气对妈妈说:你自己的小孩,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能看一下?能不能不要再说别的孩子比我好了?
妈妈反唇相讥:我不打击你,你就该飘飘然了。
父母喜欢打压教育,以批评的形式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打着鞭策的旗号正当的伤孩子的心。
在孩子的世界中,父母是权威,适当的打压也许会让他进取,可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内心会有创伤,遇事只会紧张、焦虑、不自信。
著名演员兼导演姜文在《十三邀》里说:我生活中很不自信,最大失败就是和母亲处不好,从未得到过母亲的肯定。
一句赞扬的话,有多难?
对孩子而言,父母的一句表扬,胜过无数的名牌玩具。能够成为让爸妈骄傲的人,这份底气足以让孩子变得无坚不摧。
叁
不要拿成年人的标准去评判孩子
父母最大的不该是用成年人的眼光去评判孩子。
韩国曾发布过这样一个公益视频。
一个7岁小男孩因不停的在白纸上涂黑颜料而被老师与家长认定为有精神病。
被送进精神病院后,依旧每天涂涂画画,直到一位心理医生发现孩子是在画一幅拼图式绘画作品。
得知真相的父母老师都很赧然,一个天才儿童因为偏见进了精神病院,想想都讽刺。
以前读书时,班上有一个很喜欢踢球的男生,可他妈妈觉得浪费时间还耽误学习,不仅把他的球服烧了,还找到老师逼着老师把孩子从校队除名,甚至让他别跟校队那群只会踢球的朋友来往。
男同学渐渐开始不怎么和大家说话,放学了也没有同学一起结伴回家,经常坐在球场发呆。高三那年休了学,班主任告诉大家是因为他压力大,得了忧郁症。
心疼!父母的偏见,无异于“扼杀”了孩子的未来。
肆
好的教育,一定是慢慢来
去年《最强大脑》捧红了一个人,他叫王昱珩,清华高材生,还是一个养花逗鸟的“闲人”。
他把生活过成了诗,连带着对女儿的教育也是不紧不慢。
王昱珩说:“不求孩子考第一,第一没朋友,保持在第一阶梯就好了。”
他经常带着孩子到处旅行,一个学期的课程只让女儿上半学期,女儿的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
他支持孩子玩,班上有补习班,水哥就帮孩子请假,可以不上英语课,一定要上游泳课,因为对孩子而言健康是最重要的。
从不给女儿设禁令,很多大人都不许小孩吃太多糖,怕吃坏了牙齿,他却说可以多刷牙来解决,不应该剥夺了孩子体验的机会。闲暇时间,带女儿干公益,画画,做手工。
如今她十岁的女儿已经开始阅读《三体》了。
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不输”,反倒赔上了孩子的童真快乐。
著名作家龙应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注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越俎代庖的为孩子安排人生。
民国大家张武龄,极其重视子女的教育,却从不横加干预孩子的方向,正是如此开明的家风才培养出了10个冠盖满京华的孩子,四个女儿张元和、允和、兆和、充和是大家公认的“民国最后的四大闺秀”,6个儿子更是出类拔萃、学贯中西。
张武龄的10个孩子
纪伯伦说过: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对自身充满渴望的生命。他们因你而生,却非为你而来。
聪明的父母,只会默默陪伴在孩子左右。等到风雨袭来时,告诉他如何勇敢面对。孩子心中的高峰,皆由孩子自己去攀登。
人生的路太长,须知,你永远都不可能陪他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