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1)形容人的自高自大的傲气,就用“牛气”。(2)形容人的脾气、性格固执倔强和犟脾气时,就用“牛脾气”。(3)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时,常用“气冲牛斗”。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牛斗,誓将真节报君仇。”
2、“性”。形容固热倔强的性情,则用“牛性”。
3、“劲”。(1)形容很大的力气,称为“牛劲”。如:办成这事可不易,费牛劲了。(2)形容牛脾气,如:他又犯牛劲了。
4、“汗”。藏书非常多,常用“汗牛充栋”形容。栋:栋宇,屋子。“汗牛”是指牛运输书时累得出汗,“充栋”指书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出自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5、“鸣”。比喻距离较近时,常用“一牛鸣地”,指牛鸣声可及之地,同“一牛吼地”。出自清·钱谦益《山庄八景诗·锦峰晴晓》序:“其旁有锦峰书院,去山庄一牛鸣地。”
6、“步”。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时,常用“蜗行牛步”,本意指蜗牛爬行,老牛慢走。
7、“眼”。(1)形容明亮、准确、有远见的眼光,则叫做“牛眼”,如常见于网络、书报中的“牛眼看世界”、“牛眼看股市”等。(2)因心里有气,因而对人瞪大眼睛,则称为“瞪牛眼”。(3)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常用“目无全牛”形容。
8、“皮”。(1)形容说话、做事有气魄、有较高层次,则称为“牛皮”或“有牛皮”。(2)比喻不自量力或信口开河说大话,言过其实时,则常用“吹牛皮”来形容。(3)比喻靠吹牛说大话起家的人,常称其为“牛皮匠”。
9、“毛”。(1)形容功夫细密时,常用“茧丝牛毛”。(2)形容细而稠密、数量多时,常用“多如牛毛”。(3)形容细而密的小雨,常用“牛毛细雨”。
10、“头”。(1)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符,常用“牛头不对马嘴”。(2)“牛头马面”则指在迷信传说中,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长着牛头,一个长着马头,比喻不好看。(3)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则用“牛不喝水强按头”形容。
最后还是老话,喜欢是点赞,爱是分享哦。
不要忘记搜索哩哩啦啦,关注哩啦君微信公众号,
本文来自网站哩哩啦啦:www.lelela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