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罗盘 │ 丝竹流年 · 指间声色VOL.3 │ 笛子篇


作为古老的中国乐器,以及最具代表性最有汉族特色的吹奏乐器,我们所熟悉的一说到它脑海中就会长出竹子的——笛子,它最初的形制,所用的材料,不是我们脑海中茂盛生长的青竹,而很可能是我们身上的骨头!

喂,你别吓人成吗?好怕怕!

吓你干嘛?吓死了我还要帮你挖坑,你不累,我累!我明明白白跟你说,笛子最初的形制就是骨笛。

骨笛就骨笛,那肯定也是兽骨啊,怎么可能是人骨?

故事是这样的

浪浪太木阿狗,一个原始人在路上走着走着,踢到一根骨头,他觉得好玩就捡起来了,碰巧的是这跟骨头被虫子咬了几个洞,他就把骨头凑到嘴边一吹,嘿,还能吹出很好听的声音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他就屁颠屁颠地把最初的“骨笛”带回部落,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他捡到骨头的地方以前是另一个部落的群居地,后来遭遇野兽攻击,一下子玩完了,所以那个地方的骨头——

“哎哟,太瘆得慌啦,我儿,快把它扔了!”

“妈,这是宝贝,不能说扔就扔,我相信它是兽骨!”

“万一是人骨呢?”

“不可能!”

“怎么不可能?”

“妈,我们原始人部落的人数顶天了才百十来人,怎么可能有万一?”

这个逻辑有点让人蒙圈,他妈真的就在原地兜了几个圈,哑口无言,无法反驳。就这样,笛子流传了下来。


言归正传

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哼哼,虽然不是人骨,但也不是兽骨),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

距今大约四千年前,一个叫做轩辕氏的黄帝统一了各部落,视察黄河流域时,看见河岸上生长着大量的竹子,好家伙,这些绿绿的植物远看一片绿,近看也是一片绿,而且像极了骨头耶。黄帝二话不说,即刻派人选竹为材料制笛,心里想道:像我这种克文克武的天纵奇才,肯定是要吹吹的!

《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

看吧,不是盖的,凤鸣都能吹出来。


传说归传说

其实以竹为材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来竹比骨的振动性要好,发音清脆,二来竹子便于加工,这是骨头所不能比拟的。

假如前面说的竟然是真的,人骨,你能说砍就砍,挖洞就挖洞啊?

你咋不试试?

试试就试试!

咳,我说的是笛子的制式。笛因制式不同,有五孔笛、七孔笛、十孔笛等等,而七孔笛最常见。

《说文解字》记载:“笛,七孔,竹筩也。”

可见七孔笛在汉代已经是主流,至于五孔笛、十孔笛,嗯……就扮演一下非主流咯,毕竟也是拽拽的嘛。杀马特就不必了,我还没见过炸毛的笛子。

笛子有竖吹和横吹,现在横吹的笛子更常见。

在汉代前,笛子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且延续了很长时期。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横笛,亦称“横吹”。

题外话

不得不提一句,我从小就兴趣广泛。

六七岁的时候,邻居有个哥哥特别喜欢吹笛子,因此不上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黏在他身边听他吹,一并了解一些笛子的知识。

后来知识见长,小小的一颗心就有点膨胀了,拎了刀子就去砍竹子,刷刷几下砍完,把竹子拖回来就鼓捣着怎么制作笛子。

老实说,当时完全不知道怎么打竹节,只能找长筒的竹子,为此费了老鼻子劲了,那时候就问过自己,别人是怎么做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这科学吗?我想不通啊,就觉得自己好蠢。

——老A,你是真的蠢。

放肆!

据说刘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声,是为笛加膜的第一人。

什么是笛加膜?像某种运动那样从头部到根部给它那么一套吗?nonono,不是的。这里的膜是指笛膜,笛加膜就是在笛子的膜孔上贴一层薄膜,如下图。

笛膜不是随便找张抽纸就可以的,质量上很有考究。小时候听邻居哥哥说,最好的笛膜呢就是竹膜,破开一段竹子,把竹子内壁的那层膜剥落,用这层膜封住笛子膜孔,吹出来的笛声尤为动听

而且我发誓,我小时候特别古灵精怪,谁不信谁憋着。

说到鳖,容我撩一句题外话,老家山上有一种特别凶的土鳖,我们管它叫山狂——请务必记住,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如果再听到有人喊你土鳖,你完全不需要自卑,因为搞不好在那些喊你土鳖的人心中,他们其实是觉得你很狂,而且是占山为王有土地资本的山狂,狂霸炫酷拽上天的狂——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罢liao。

扯远了,回到正题。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用水浸湿笛子,吹出来的声音清越之中带着圆润,实在是妙不可言。

水润后音色的变化,是因振动发生了改变。说到振动,我发现用木叶吹奏出来的声音就是比较散的了,至于原因,请各位等等你的人民,嘿,是等等下期的《木叶篇》啦。

论愁

古书上说:凤栖于梧,凤鸣以竹。梧桐与细竹,一者为琴,一者为笛,琴箫长随,而梧桐多愁。

请各位务必不要去翻古书,因为古书上没有那样说,这次真的是我瞎编的。

“凤栖于梧”倒是真有出处,在《庄子·秋水》里又提到说:“鹓雏发于南海而飞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里的鹓雏就是凤凰,“凤栖于梧”大概是典出于此。

可我说梧桐多愁也没错,有证据的。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不就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都能愁死个人了,那笛子呢?

【闻笛赋】

在上一期的《古琴篇》中花了不少笔墨在嵇康这大帅比身上,作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他自然是风姿无限,小弟多多。其实在嵇康落难身死之前,竹林七贤就已散了,感情却是断不了的。

古人淳朴,崇仰的是“今生是大哥,生生是大哥”,那什么,看影视剧的朋友应该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俺生是XX的人,死是XX的魂”。苏轼在误以为要被砍头的时候写了一首绝命诗给弟弟苏辙,里面有一句“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不了因”,苏辙看到诗后悲伤还来不及,应该不会冒出“下辈子我当哥哥如何”这样的提议。

又扯远了。“闻笛赋”三个字是出自唐人刘禹锡的《酬乐天诗》,诗中是这么写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烂柯”会在另一篇文章扎马步。

“怀旧空吟闻笛赋”这句用的西晋时期,向秀怀念嵇康的典故,当时向秀写了一篇小赋,其实不叫《闻笛赋》,而是叫《思旧赋》。

故事线推到三国曹魏末年,嵇康、吕安这两个除了脾气不好什么都好的家伙,因为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司马氏捏造口实给杀了。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有一次经过嵇康、吕安两人的旧居,睹物伤情,偏偏这时候邻人开始吹笛子,按照电视剧的套路,这气氛当真是烘托得恰如其分,不要不要的。

如怨如诉的笛声让向秀情难自抑,于是在悲慨中写下了《思旧赋》。

《思旧赋》序文: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邈若山河】

怀念故友兼团队大哥,向秀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也是团队里的老幺,王戎小弟弟有一天驾车经过黄公酒垆,指着酒垆跟身边的随从说道:“我从前和嵇大哥和阮二哥一起在这家酒垆里痛饮过,后来在竹林之下游乐,我也参预末座。但自从嵇大哥早逝、阮二哥亡故以来,我就为时事所拘,放个屁都要先看看有没有司马氏的人在隔壁偷听。现在看到这酒垆虽然很近,却像隔着山那么遥远。”

后来的顾城,从这里得到灵感,写了一首小诗,挺有名的,说出来你肯定会说: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云时很近

看我时很远

“邈若山河”原典出自《世说新语》,跟我的翻译稍微有些出入,原文是: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梅花三弄】

我看到的

人是感情动物,悲欢离合,没有谁逃得了,与世浮沉,也不是你能左右的。活着的时候,使劲儿造呗,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吹笛子就吹,多大点事!看人家桓野王,一吹就吹出个未来!

桓伊吹出三弄,就是因为有我这样的叫你使劲儿造的人,不过叫桓伊吹笛子的人不是我,他叫王子猷。

王子猷即王徽之,字子猷。号称天下第一狂人的王子猷,真的比“山狂”还要狂,这哥们除了做出过“雪夜访戴”的惊世之举,还厚过脸皮挤进上司的马车里躲雨,完全不管坐在一旁的上司的脸是黑的还是绿的。

的的的的。

桓伊,人称野王,东晋大将,但他为人谦素,善吹笛,号称“江左第一”,这第一名到底有多强?

“江左桓郎”素有“笛圣”之称。

据《晋书·桓伊传》记载,王徽之有一次进京,泊舟于清溪侧,好巧不巧,正值桓伊从岸上经过,两个人以前都没照过面的,可以说是素不相识,为了撑起一个故事,就必须要有一个小人物。

王徽之的船上就有这么一个小人物,人物是小了点,架不住他认识桓伊啊,而且嘴特快,转头就跟王徽之说:“老大,桓野王在岸上耶!”

“哟?”王徽之一个激灵,坐直身子,就跟那个介绍人说,“你帮我捎个话,叫他给我吹吹。”

史书记载的原话是:“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小人物屁颠屁颠就去了,桓伊此时已经是很有地位的显贵人物,面对王徽之的不恭,仍然十分豁达大度,即刻下车,蹲在胡床上,就吹了起来。

史书记载的原话是:“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

要我说,两个字:潇洒!

这则故事,名士之风都快溢出来了,后人为此津津乐道不休,索性就以桓伊的笛曲为本写出《梅花三弄》。明代朱权在《神奇秘谱》中辑有《梅花三弄》琴曲,曲前小序云:“桓伊出笛作《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一般这种故事流传到后世,就会成为典故,桓伊三弄当然不能例外,而且十分的不能!北宋大文豪苏轼就曾在《昭君怨·送别》中写道: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文章进入尾声,我在《洞箫篇》中提到了“侠”,那时说箫称第一,大体没有什么争议,在这里,才想起笛子。那就,笛子第一吧。

嗯,第一

下期见


-End-

文 / 老A

编辑 / 氓小年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