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老巫
|| 每天絮絮叨叨,坚持日更, 第136 篇
叶圣陶、夏丏尊两先生合著的《文心》,是指导写作的最好的一本书。对,是最好。今年才遇上,相逢恨晚也。不是来简书码字瞎混,还真不知道这本书。
我来说说书里提到的几个关键词,指导我们明确写作的方向。方向错了,越努力越糟糕。南辕北辙,耗费青春时间,还有人力物力,得不偿失,不划算。
触发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贵在新鲜。
平日的阅读,图书只会给我们一些固定的文字,如果没有触发,没有新的感悟。我们只是见过这些文字符号而已,对写作没有半点好处。很多人读了很多书,写作水平依然没有提升,就是这个理儿。要通过阅读,提高写作水平,必须从阅读的文字中产生“触发”,获得自己的体验,而不仅仅是作者的体验。
码出来的文字,要有新鲜感,对读者来说,才有价值。写作的能力,其实就是作者的触发能力。要触发,从这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去。这样的能力,要靠长期的训练,不是一天两天的就行的。
文字病院
一篇文字,若有毛病,就会让读者云里雾里,读不懂。
毛病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用词不当。举个例子;如写祭文,死去的如是男的,用“瑶池仙鹤”就不对。瑶池是王母娘娘的宫殿,王母是女的。如是女的死去,用这个词。
二是用词累赘不清。一个意思,反反复复,重叠堆砌,没有一个明确的意思,让读者去猜测。
三是:文意前后不照应,不连贯。
这三点,是文字的主要毛病。如果我们码字好后,从这几个方面去修改,注意锤炼、推敲,搞定这三点,尽量少些毛病,文字的健康度得到改善。对作者好,也是对读者负责。
印象的描写。
文字有两种:一是记叙,一是印象的描写。
打个比方:一篇游记,结果是画了一个路程图,这就是“记叙”。如果你画的是风景画,那就是“描写”。所谓的描写,也就是要求我们写文章,一定要具体生动,去描写:怎样的行为、怎样的感受,……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意、时、地这八个方面去感受,触发自己的“新鲜”。
很多文章给人的感受是流水账,只是画了“路线图”给读者。一篇文章具体形象的秘诀,就是要画“风景画”。这样的文字才会有趣味。
知、情、意
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有三个:知的心、情的心、意的心。写文章是表达心的一个过程。
知,知识的方面,客观的所见,传达一个真理。
情,人的情感,人的喜怒哀乐,你的文字能触发读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为最好。
意,人的欲望和行为。一篇文字 ,有作者的欲望、行为隐含在其中,通过叙述描写,表达出来的。文字,终极是要让人做到“知行合一”的。
一篇好文字,要打动读者,必须在情感上下功夫。
用情码出来的文字,是不需要技巧的,只要比别人多一根神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