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冯姨:
您好!见字如面。
周末的黄昏,我送大儿子池返校。回来的路上,我给您唠叨了我忙碌的一天。马不停蹄接送小儿子泓上辅导班,照顾生病的池。
池的外地求学路始于九月,而今进入十二月了,他刚开始的新鲜劲儿过去了,紧张的高中生活让他倍感不适。学习的压力,饮食和住宿等繁琐事他也疲于应付。
上周返家时,他一本正经的告诉我:“妈妈,你知道我多么羡慕生病被家长接走的同学吗?我想家。”
“我也想你,孩子。出门在外,一切靠自己,你坚持得很不错。”我只能用道理去安慰他。当他对自己有强烈生病的暗示后,他的身体也总是隔三岔五地发烧。
周五去接他时,班主任单独和我聊,鼓励他好好学习,说周天在校门口等他。真心感谢他的班主任,虽然年轻却思想成熟的姑娘,她不断地督促池的学习。奈何儿子总是努力不够。
发烧确实不能去上学,离家远,万一再烧得厉害了怎么办?他爸在担心。
先睡一觉再说吧,吃上药,我让孩子多喝了一些水,打发他先休息。五点到校,三点我再喊他起来看看情况。幸好,幸好,温度降了一些。我当然希望他返校,否则我们都去上班,他自己在家,肯定又会耽误不少功课。上次考试前耽误了几日,下滑了十多名。我稳住自己焦急的心,尽量温和地和他沟通,让他自己决定。他说班主任会等他,还是去吧!
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愉快地聊天。到校后,泓在我腿上睡着了,我不能够下车。他爸停好车,穿过车流、人流去送他。到校门,他很惊讶地看到了他胖胖的班主任,孩子不愿辜负这样的好老师,确实,老师言必行,我好生钦佩。那时,孩子的心应该是安定的。
于是,返程的路上,我把我一天的生活唠叨给您听。天虽然已经暗了下来,但那时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愉悦。
您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是啊,我的日常充满了烟火,单位、家、菜市场,三点一线的生活,肩上挑着儿子,手中忙活着柴火饭。您一句,“一点炊烟孤起,三两牧人,围炉闲话穹庐下,是为家。”我很赞同,有炊烟袅袅的地方,围炉闲话才有家的味道。
落霞余辉里,或夜色朦胧的村庄,一群群飞鸟归巢,一家家炊烟袅袅,轻烟若雾,随风飘拂,安静、和谐、温柔的气息弥漫其中,宛若对母亲对孩子温暖的召唤。
我突然想家了,想念生我、养我的那个小村庄。在那里,我生活了二十多年。记忆中,我勤劳、善良的父母终日在田里忙碌,我们家从来没有一个人睡懒觉。早晨,母亲忙碌做早饭,父亲收拾干活的各种工具。我们则早早的被喊起来,如《朱子家训》所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于是整理床铺,打扫院子,喂猪喂牛等等,每个人都会有合适的伙计。我的闲不住,完全是得了父亲的真传。
白天去田里干活,午饭总是比较匆忙,母亲从田里回家,没有时间去变着花样鼓捣伙食。自家地里种的茄子、黄瓜、辣椒、西红柿、土豆、白菜、洋葱……不同时节、不同菜品,或炒或炖,来一锅儿,饥不择食的我们,一会儿的功夫,就会让盘子见底。
我们家的晚饭从来不凑合,尤其是周末。我们姐弟几人在外上学或住校,团聚的日子便是周末。不管是农闲还是农忙,周末的晚餐必定是水饺或蒸包。当徐徐的炊烟回旋上升时,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便响彻在院子上空了。农家的饭桌,夏天在院子里,冬天在炉子屋里,清凉的微风或温暖的炉房,都有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一起大快朵颐吃蒸包、水饺或者菜饼,一起围攻一盆子瓜果梨枣,一起嗑瓜子聊啊聊,家的温馨尽在这烟火气里了。
炊烟袅袅多醉人。雨后的炊烟更是别有一番滋味。雨天,人们最清闲,不能下地干活儿。雨停后,左邻右舍纷纷走出家门,在胡同口聚集,有的拿出铁锹,排出胡同的水,有的卷起裤管儿去田里看看有没有积水。此时的孩子们,则喜欢小猪佩奇一样,欢快地跳泥坑,全然不顾回家会挨一顿训。
父亲是好客之人,往往会约人来家里,美其名曰“过阴天”,喝点小酒。母亲虽不喜欢醉酒之人,但也会做几个小菜,一起喝一杯。在这样和谐、宁静的夜晚,又有谁不会贪杯呢?
我想,我对家倾注的太多的爱,是来源于母亲吧,她爱家,全心支持父亲的工作,无私地爱我们几个孩子,供我们读书,付出极多。我的母亲,给足了这个家的温柔。
如今,我已进入不惑之年,养育了两个儿子。我的育子路上的喜悦与烦恼,父母肯定也有过,但他们没有恼,没有怒。波澜不惊的日子里,我珍藏着父母的宽容与慈爱。
炊烟徐徐上升,若即若离,随风而逝。我想,世间万物,无论是什么,无论是谁,都会如炊烟一样静静地来,悄悄地逝去吧。
冯姨写了一篇《围炉夜话与炊烟袅袅》,建议我也写一篇,于是,我就写了上面的文字。冯姨,我觉得我们是灵魂相似的人吧,从深圳到济南,跨越山河,穿越茫茫人海,我们相遇、相知、相惜,感谢老天眷顾!
喜欢冯姨的洒脱,喜欢冯姨的烟火气,喜欢冯姨也同样喜欢的炊烟袅袅……
纸短情长,下次再聊,想念您,冯姨!
祝您百事可乐!
爱您的林溪
2021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