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常常在思考何谓“信力”?到底“信力”会让人发生什么样的行为变化?想起某师兄对我说过一个词“见理生信”,再往深处去想,“理”从何来?闻、思、修。
用这句话开头,是因为我深深感动,就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有人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精神,渴望并盼望我们能“往里”思考。用心良苦,到底是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这个伟大的“共同体”。前辈的发心,让人心绪难平。
许先生用了不一样的视角向读者反映了,以“人”为中心的民间民俗文化的历史演化进程,从传说、宗教、鬼神、祭祀、经典小说等等...的不同向度展现出民间信仰的微妙演进和融合。内容宽泛多杂。许先生所呈现给大家的是他所见所闻和一些民间信息的收集。而这些恰恰让大伙儿看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目的就是为了激发读者对于其中各章节的兴趣和思考。这正是他的发心。(题外话:关于如今广为人知的几个大角儿,儒、释、道三家。儒可另当别论,关于佛、道两家,是不是“形而上学”,这其中微妙还是要自己去觇见,万不可听人一面之词,那就损失惨重了。)
如他所言:现代文明发展经历了三百多年,到今天,我们不能不思考:这个文明的未来,究竟怎么样?
现代文明正在进入一个非常紧张的转变关头,甚至可以说到了一个危急存亡的时刻。西方文明主宰世界,已经有三百年之久。由于西方文明本身排他的特色,这一个长时段内,西方文明已经削薄甚至毁损了许多其他文明。于是,文明必须要寻找新的因素,重觅新生。此时,环顾全世界,能够对西方文明提出针砭的文化系统,只有中国这一处了!
南怀瑾大师也说过:“我们中华文化的宝藏太丰富了,要大家自己去打开,如果古书读不懂就难了。现在是‘洋学’盛,这把钥匙就很难打开我们自己的这座老宝库了。”
故此可见,许先生晚年衰病之时,撰此书为的就是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兴趣,进而自己去深入探究,从而“见理生信”,一切行为的结果,都离不开“信力”,在“信力”之前,要有充分的“理”去支撑。而“理”,在于常常的闻、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