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备课断想》,感慨于老师的扎实,基本功的厚实,抓住了语文课的根本。
于老师说,首先读懂课标,明确每个学段的目标,为了每一次备课更方便对照,他把课标中的年段目标粘贴在备课本的第一页,这样每每不确定时,可以对照,也使得每一节课都不会偏离方向。在备每一篇课文时,首先备的是朗读。自己每篇课文都要读出三四遍,甚至更多。不但读正确流利,还要读出各种文体的韵味,读出标点符号的含义,读出语感;接着要备书写,备关键词句的理解感悟运用等,即于老师说的“咬文嚼字”,然后要备造句仿写等小练笔;最后是备学生,特别是备学困生怎么教,掌握哪些知识等。当然还要备作业设计。
对于备课,于老师特别强调备课要备“本领”,即朗读的本领、造句的本领、写的本领、预设的本领。这些“本领”都是咱教师的立身之本,必须要综身练习的。还要注意写教学反思,于老师有一个著名论断:写三年教案的老师不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的教师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于老师的话就像一位老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一字一句都是肺腑之言,没有渲染,没有夸张,都是他做法的真实反应。可见,于老师扎实的功底,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正是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标杆吗?
试对照,我们现在的年轻教师有几个能做到这样扎实备课的?都被“忙”给遮蔽了双眼、双手,在匆忙之中,拿起空白的课本走进教室的有之,随便下载课件,跟着课件上课的更是有之。对课标不熟,甚至一点都不清晰的也不在少数。试问,这样来对待上课,能把课上好吗?学生在这样的老师的引领下能有怎样的成长?再说朗读的本领、书写的本领、写作的本领、预设的本领,又有多少老师拥有?又有多少老师在年复一年的训练自己这些方面的本领呢?
再进一步地想,作为培养教师的相关学院,对教师备课的技能方面又传授多少实用的东西呢?而教师所在的学校,校本培训做了什么呢?针对教师备课的技能又进行了多少的培训呢?有多少实效呢?
一层层的剥离,会发现现在的教育,社会的认可度不高,是有原因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