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分多种,点赞之交、普通朋友、好朋友、知音。
点赞之交指的是那些没有见过面或见过面擦肩而过的人,或参加线上活动,或线下聚会,可能处在一个圈子里面。
成为点赞之交是交朋友的第一步。有些搞业务的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疯狂的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为的就是拓展自己的人脉,这种广撒网的方法,虽然说是一种笨方法,但是也是有效的。
普通朋友指的是那些见过一次或多次,但没有深入的交流过。我们说到谁谁谁,他我认识啊,看到没,普通朋友就是那些偶尔聊上几句纯属打招呼,也一起参加过活动,一起吃过饭,甚至一起坐过地铁,但没有深入的交流过,或者说暂时还没有找到深入的话题,彼此都没有进一步的趋向。
如果没有好好的经营,普通朋友都会成为擦肩而过的过客,如果不是一个圈子里面的,没有维系的纽带,时间一长大家都不怎么联系了,随着社交工具的更新迭代,时间再长一些,大家就失去了联系。
我20年前的朋友,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就是在一个笔记本上把手机号写下来,BP机什么的,时至今日,很多人的手机号都更换了,BP机早就淘汰了。
10年前的朋友都在QQ上,当初下载微信的时候能转移过来的,大家都加到微信上了,我这个人不会怎么刻意的删人家,中间QQ号满1000人,满了好几年,为了加新朋友,曾经清理过两次,不知道有没有误伤。
转到微信这边的朋友再联系、再沟通、再筛选。如果之前有多次交际,现在偶尔有个什么事要联系或遇见时,还是有希望向好朋友的行列迈进的。我10年前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好朋友,平常不怎么联系,但有关注,因为大家都在群里面。
好朋友偶尔见面,聊上一两句,很熟也不熟。熟是重逢次数太多了,也许你都记不清楚。不熟是两个人坐下来,寒暄一番之后,偶尔聊一聊不太正儿八经的事。平常大家有个什么喜事儿叫了也会礼尚往来。
好朋友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再多的话你忙乎不过来了。精力有限,你只能忙活你认知时间内的人,再多会自动洗牌筛选。有些好朋友是曾经的客户、前同事、同学,甚至是一起奋斗过的老乡,或者曾经参加过一个什么组织。
知音难觅,一个人一辈子可能就那么一两个最贴心的朋友。三五个的也有,再多就不存在了。聊起知音这个话题,不得不让我想起了剧集《笑傲江湖》开头的《笑傲江湖曲》的故事,二人是因为爱好而成为知音。
当下的知音讲究“人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虽不要求大家有共同的爱好,但是至少要是一个圈子里面的人,并且认知要在一个纬度上,要有话题聊,有话题代表着志趣相投。有共同的兴趣玩在一起,比如喜欢户外;有情感维系的纽带,比如同学圈。
知音不在多,而在精。
能视对方为知音的,少说也要10年的感情。要有相当的物质条件,比如家庭收入每年50万,太少或太多过不了几年都会被自动筛选掉,比如说大家一起自驾去某个地方,你是去呢还是不去,除非能短时间内蒙头赶上。
大型的聚会,除非是出于应酬,一般选择不去,但是知音叫的时候不管多忙都能抽时间。知音经常保持着联系,有事儿直接打电话或发信息,语气不会那么客气,三言两语说完。没什么事儿,也会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包括近期人家是不是又有什么好事降临。
线下见面两个人聊完之后遇到饭点,可以留在家里吃饭,或选择叫外卖,稀饭咸菜吃饱就行。其他朋友一定出于体面到大排档、大酒店去消费。
知音一般都是同性朋友,同性交流的结果是各自安好。如果是异性的知音那就不好说了,反正我没试过。
知音可以合作一起做项目,就算是失败了,彼此也不伤感情,涉及利益的也都是你先拿。
知音讲究真诚,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寒暄,没有那些虚情假意的应酬。知音更多的交流是来自于思想、精神、灵魂,至少是从这方面开始的。
知音包括死党或闺蜜,但也有区别。死党或闺蜜一般是从小时候开始培养起来的感情。死党和闺蜜有地域限制,知音没有,可以是同一座城市,也可以是全国各地甚至全球。死党或闺蜜是过去时或现在进行时,知音只有现在进行时。
知音不是寻找出来的,而是遇上的。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一个知音,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今天是我坚持写作的第88/100天,点个赞或在看,我看到了特喜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