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做完专题分享,宝贝们也入睡很快。一切都刚刚好。
今日再读《民主主义与教育》第6章“教育即保守与进步”,对第二部分“教育即复演和追溯”进行规整梳理。
“复演说”又称“重演说”,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只不过是人类种族进化的复演过程。
一、有内部向着设定目标的发展和从外部材料进行的塑造这两种思想的特殊组合,产生了教育上的复演理论,包括生物复演说和文化复演说。
二、文化复演说的基本观点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回顾性质的;教育的本质主要就是回顾过去,特别是回顾过去的文学作品。我们根据过去的精神遗产模式塑造心灵到什么程度,心灵就会被充分的塑造到什么程度。这个观点对更高级别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其极端的构想进行考察。
三、发展就是通过改变先前的成长计划的捷径得以实现的。这意味着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缩短路线的成长。从教育的角度讲,儿童的未成熟状态是个重要优势,它可以使我们不必停留在过去的套路上,借助未成熟状态的优势来解放儿童。因此,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把儿童从复演过去和重蹈旧辙中解放出来,而不是把他们导向重演过去的道路。儿童的社会环境是由文明人的各种思维习惯和情感习惯所呈现的行为构成的。忽略目前这种环境对儿童的指向性影响,就等于放弃教育的职责。
在这段中说到“儿童的未成熟状态是格重要的优秀”,想起在读第四章“教育即成长”时对“未”的解读:不仅仅意味着空无或缺乏,值得注意的是“才能”和“潜能”。这样一来,儿童未成熟的状态就饱含着待开发的潜能,散发着成长的力量。
四、遗传是教育的底线,承认这个事实,就可以防止先天能力的浪费,就可以避免现在十分普遍的想通过教育养成与一个人的天性不相符的东西所以引发的愤怒。但是这个理论并未决定怎样利用先天能力。尽管我们一直把对一个人的先天倾向能力及其不足的慎重研究作为必不可少的一步对待,但接下来的重要一步就是提供一种环境,无论现在从事的是什么活动,这种环境都要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
五、复演论认为,合适的教学内容来自过去时代的文化产物。这个理论会给我们提供成长的过程与成长的结果是割裂开来的另一个例证。研究过去的结果并不会帮助我们理解现在,因为现在并不归功于过去这些结果,而应归功于作为成果的生活。
六、对现在置之不理,也不可能用过去的残枝败叶铺设出一条现在的金光大道。心灵会对当前现实的需要与机会保持充分的敏感性,心灵会保持最活跃的动机,去对现在的背景资料产生兴趣就不会打退堂鼓,因为过去与现在永远都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