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花了半个月时间认真阅读了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书中,作者坚定表达了对现代教育中冷漠的课程目标,刻板的课程设置的鄙弃,详细阐述了她主张的新型教育模式:关心教育。作为教育从业者,读后感触颇多。
内尔.诺丁斯在引言中说到“认真倾听并且积极回应是关心的基本标志。”在书中,她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希望老师能够主动了解自己的每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看书过程中我曾疑惑,作者书中反复提及的“关心”是否等同于“包容”,后来我从书中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内尔.诺丁斯强调“关心”应该包括关心者与被关心者,教育者在师生关系中作为关心者,首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多元化的性格,甚至能力,其次,教会被关心者在得到关心时给出反应,当然最好是积极的反应。书中对于关心的解读相对而言是比较理性客观的。
为了更好的阐述她的关心教育模式,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详细描述了“关心自我”、“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陌生者和远离自己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关心物质世界”、“关心知识”分门别类,很具体。内尔.诺丁斯希望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与他人,帮助或指导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对于物质和知识,她认为学校应该为学生全面了解物质和生活提供各种帮助,引导学生更广阔的思考,掌握更实用的生活技能。无论是有思想的人和动物,还是不会思考的植物与物质世界,内尔.诺丁斯都鼓励教育者站在人性化的视角带领学生了解这个世界的多元性。
内尔.诺丁斯希望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例如生物课除了讨论生物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需要或者感兴趣,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讨论地理、历史等相关的知识。她反对课堂设置的单一性。如果要实行内尔.诺丁斯的关心教育模式,那么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教育成败的教育评估模式就绝对不可取。实际上,她希望依据学生掌握的技能,以更轻松开放的姿态,邀请社会专业人士来参与教育评估。这绝对是一中新的教育评估模式。
内尔.诺丁斯为了阐述她的关心教育模式,从当时的美国教育现状入手,抽丝剥茧。中国的教育背景虽然与美国不同,她的观点仍有许多可以参考借鉴的地方。
目前,国内师生关系越来越紧张,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课堂上,学生不受教,教师骂学生“神经!”,学生马上回嘴“你才神经!”教师愤而扇了学生一巴掌,学生立马回扇教师一巴掌。新闻中的是非对错在这里我们暂且先不论,我想说的是,目前国内教育的师生关系严峻程度由此可窥一斑。我赞成内尔.诺丁斯的将“关心”引入学校教育,教师倾听,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与学生就其真正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主动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接收到的关心做出应有的反应,以次来改善现今中国教育越来越冷漠关系。做到内尔.诺丁斯的关心教育,可以避免敷衍的、单一的、单方面的无效师生交流,要求学生从学习到生活全面的对学生做到关心!
对于课程设置方面,内尔.诺丁斯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与观点,在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部分建议可以参考。课程设置方面她主张多元,甚至建议学校开设关于烹饪,工具维护等相关的课程,在她的关心教育模式中,这些课程可以与人文知识相关课程同等地位。如果学校真的开设这类课程,我想不仅学生,老师也会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些课程与我们的生活是如此贴近。对于这样的建议,我们当然不能照搬,但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课程设置与设计应该尽量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学校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对于大部分孩子而言,为了飘渺未来的美好前程而努力学习是难于持久坚持的,从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兴趣和天赋来学习,注重因材施教,或许能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学校教育,更乐于学习,也更能够支撑学生在学习之路上走更远。
用关心模式来替代现今的教育模式,大范围内肯定是不现实的,况且内尔.诺丁斯的关心教育模式属于某种程度的教育幻想,但将“关心”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完全可行的,或者说对目前的中国教育是急需的。我们渴望有一个更宽容更多元的教育环境,构建更人性化,更适合每个孩子成长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