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里摆着的东西是不属于任何人的
只有不能在家学习的小孩才去上学
对不起,不能做你的爸爸,只能做叔叔了
现实与期望之间如果存在差距,我把它定义为挫折,而看是枝裕和的电影,向来不会受挫。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遗憾的,大概是我把票根弄丢了,打算下周再去看一遍。
小偷家族,片名就交代了职业背景,电影还没看就让人猜出了个剧情大概,反正跌宕的剧情从来也不是是枝裕和的杀手锏,是平静的爱啊。散场听一对情侣抱怨人物关系没有搞清,莫名地给这部电影打了个逻辑推理的tag,可爱。
说一下我的理解吧,六个人C62排列组合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治与信代是“非法夫妻”,两人自卫失手杀死了信代的前夫,不论这三角关系中谁对谁错,但可以肯定的是治与信代是那种“不是靠金钱维系,也不是靠下面维系,而是靠爱而在一起的情人”,这让我联想到了夏目漱石《门》的主人公宗助和阿米,不被世人认可的关系只能在世人的边缘过完一生。信代小时候也遭受过家庭暴力,长大后又不能生育,所以她要拯救所有家庭不幸福的小孩子,她坚信她比那些愿生却不愿养的女人更适合做一名母亲。这直接导致祥太和由里的出现,祥太是夫妇两某一次实行偷窃时拯救的“不幸男孩”,而由里也是偶然“拯救”的,他们被带到新的家庭,夫妇两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对待两个小家伙,给予了他们之前不曾体会到的亲情,但由于匮乏的经济基础,他们只能教会「子女」一项技能——偷窃。奶奶的前夫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后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后来又有了两个女儿,大女儿便是松冈茉优演的亚纪,奶奶为了报复小三,偷走了不被待见的亚纪,但是每个月都会到亚纪生父母那里“敲诈”三万元。后来又和想“诈欺”养老金的柴田夫妇组成了6人的“小偷家族”。
为什么一定要做小偷呢,一,这是比在工地干活、洗衣店熨衣服对身体损伤风险小得多的事,二、这个社会没有给他们足够的资源来支撑他们完成心中的“善”,三、这是个团队项目。对于他们来说小成本,低风险,就可以让一家子衣食无忧,何乐不为?另外,全片的剧情推进和祥太的感情变化密不可分,刚被捡回来时的无意识(后来警察追问细节,他并不记得),慢慢融入到这个家庭,和叔叔默契地实行偷窃,不喜欢新成员玲玲的加入,接受新来的妹妹,开始关注到男女第二性征的性成长,被杂货铺爷爷发现后对现状的怀疑,故意引起警察注意的跳桥,让不见天日的家庭曝光于众,享受上学的日子,在公交车上叫柴田治爸爸……故事就这么顺理成章地讲下去了。
可能是演信代的安腾樱的长相还有泡面、火锅食物的问题,前半部分总觉得像是韩国导演的作品,直到一家人去海边,一家人看花火,嗯,让我肯定了,是是枝裕和没错了。把看起来那么有压力的事情温馨给你看,把温馨的家庭关系又有力地抛给观众去反省,这,就是是枝裕和啊。看电影的人急于想弄清人物关系,是为什么呢?因为关系代表着应该有的心态,A和B是情人关系,那么他们就该苟且,C和D是对立关系,那么他们就该互相折磨,E和F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那么他们就该找回自己的家,正是我们先入为主的「常识」会破坏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所以电影才一开始就抛了关系这个谜。直到最后五个人警局的特写镜头,才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偷的不是东西,是人啊。
应该和纪录片导演出身有关吧,发现是枝裕和的编剧灵感常常来源于新闻,04年的无人知晓也是,这点和贾科长有点相似,还有十三角关系的赖导。导演们喜欢用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最普通的小事,来引发全社会的思考,而拍细腻的亲情,没人比得上是枝裕和。
看采访新闻,电影里夏天的戏其实是冬天拍的,也太厉害了吧,啊啊啊啊啊啊啊(最朴实的赞美词)送给所有主创和工作人员,尤其是夫妻两下雨天在屋里吃凉面的那一幕,比夏天还要夏天好吗?
关于这部电影,太多细节要说,四号客人的阿里嘎多,亚纪对奶奶的失望,杂货店的老爷爷,洗衣店的两段对话,祥太在哪里会更开心……等二刷后再填吧。
还有一个惊喜是高良健吾,啊,好帅,我的世之介啊,原来你没有死,谢谢是枝裕和导演!
我们第一次拥抱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是彩色的,当我们建立价值观的时候,这个世界是黑白的,但有幸,《小偷家族》让我坦然地接受这个世界的灰。但对和错变了吗?没有。错依然有错的惩罚,对仍然有对的回报,只是原来我不承认对与错会矛盾地体现在同一个身上。影片最后,治追着公交跑,他一边跑我一边哭,一边暴风哭泣一边急切地想要祥太回头叫一声爸爸,“爸爸”,一块石头落地。
看新闻说,导演拿完奖回国貌似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不过没关系,有好多人爱您呢,金棕榈奖,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