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蜜盐》为我解了惑
1
今天儿子放学,由我接他。
走出校门口,一个卖玩具的小摊吸引不少小朋友。我家梦成和同班的两个小朋友也围着小摊。梦成眼尖,看到一旁类似玩具的成品棉花糖,于是跑到我身旁,央求着我买。
对于糖这类的零食,我们还是有比较严的把控,我的回答是“刚过儿童节,家长买了诸多零食,那日提回满满当当一纸袋,再吃糖会老虎拔牙哦”。儿子也就看别的玩具了。
过了一会,看到有小朋友买棉花糖,于是又跑过来跟我央求。同班的一家长跟我说:“我们要守住底线”。儿子眼看棉花糖是买不成了,调转目标看玩具,一个晶莹的水晶跳跳球吸引了他,儿子又跑来跟我说想买的愿望。这种球之前买过,我还是拒绝了。
儿子在水晶球前徘徊了很久,拿起来又放下,放下了又拿起......最后,还是跑过来和悄悄和我说:“妈妈你先蹲下,我还是很想买这个水晶球”。我不知道哪来的灵感,也悄悄和儿子说:“儿子,其实是妈妈今天没有带够钱,妈妈和你一起攒够零花钱了,过节的时候给你买个更好的玩具好不好?”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梦成也悄悄和我说:“妈妈,那好吧”。于是就拉着我往回走。那一刻,我是极为感动的,但内心似乎有些愧疚。
儿子一听我没带够钱,竟立马不买玩具了,不哭也不闹,还拉着我往回走,难道是怕自己的妈妈尴尬吗?是在保护妈妈的自尊心吗?还是因为别的?疑惑一直在心理盘桓。
2
傍晚,儿子拼积木,我在做晚饭。由于近几日搜索一些张质文老师的书籍,让我最为想读得还是《奶蜜盐》。我在微信读书中搜索,果然收到了《奶蜜盐》,因为做饭,我就选择了听书。
“奶蜜盐”,很有意思的一个名字,让人看了便要想一探究竟。原来作者笔下的奶,是父母要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始,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身体和心理成长环境;蜜,是父母的鼓励与肯定,让孩子认识与观察“好的世界”;盐,是父母要引导、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与智识。这便是爱、赏识与教育。
听着此书,我感慨颇深,不禁响起近两年前记录的一点文字:
3
今晚,儿子是我记忆中哭得比较厉害的一次。哭的特点是时间长,且伤心,眼泪,鼻涕,双管齐下。原因极简单,即儿子感冒了,那鼻涕,如山泉,如瀑布,一股股清流,源源不断。流出来的频率,也就一两分钟吧。所以,屋子里最多的言语,那便是儿子那半哭半喊:“鼻涕又来了”。
准确说,感冒从昨晚起就有了苗头。只是当时的我,没有太放在心上。加之天气乍凉,便没开空调,打开窗户享受自然风。然而,对于儿子这个见被子就踢的家伙,果然受凉了。
早上起来,儿子鼻子有些不通。我就按照老方法,煮了一些紫苏水给他喝,牛奶量和往常一样。不同的是,上午刚到楼下,他就不愿出去玩了,乘了回上下电梯,便回家了。
随着时间的分分秒秒,那清澈的鼻涕流可谓浩浩荡荡,儿子哭得也是不把干休。在床上翻滚了40分钟左右,哭累了,便睡了。于是我在网上查阅,流鼻涕的推拿方法,还做了艾灸,儿子睡得算是安稳了。我也就自信满满的期待,儿子下午能够满血复活。
从上午11点,睡到下午2点半,足足3个半小时,算是养精蓄锐,希望感冒,刚开了个头,就结尾了吧。
如我所料,刚起床,看似好了不少,我还骄傲着自己的推拿奏效了。不过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鼻涕又光临了。我因实在太困,就给儿子看动画片。并郑重的交代,有鼻涕自己擦。果真,当我醒来时,发现桌面上的纸巾一团又一团,并且儿子还自己去厕所拉尿尿,我为儿子的体贴,独立,懂事,暗暗自喜。不过等我醒来,儿子便不再自己擦鼻涕了,拿着纸巾非得让我擦,我说“你的鼻子,你自己擦吧”,儿子说“你自己擦”,俗话说得好,“父母最终是抗不过子女的”。于是,这一下午,擦鼻涕就成了别无选择的工作。
晚上,孩子爸终于回来了,这会儿,儿子还是哭着闹着擦鼻涕,孩子爸坚持要他自己擦,我也极为认同。于是就开启了一场妈妈擦不擦鼻涕的斗争。
孩子爸不擦,坚持让儿子自己擦。儿子坚持让妈妈擦,我一边认同孩子爸的观点,一边看着伤心的儿子,几经犹豫,甚至动摇,不过还是没有给儿子擦。儿子虽然单打独斗,但也毫不妥协。孩子爸自以为生了一条妙计,就对儿子说:“你再哭,爸爸就出去了”。儿子一听,哭得更厉害了。“爸爸不要走”。或许是孩子爸想给儿子点下马威,又或许是哭声有些不耐烦,又或许是真的想买盐,于是就乘电梯下楼了。
儿子因没有追上爸爸,哭得撕心裂肺。当时的情形,我认为这已经不是擦鼻涕的事,儿子认为爸爸生气出去不理他了。说实话,我很生气。孩子爸坚持原则没错,但是这种方式,会给儿子带来不安全感。于是,我就安慰儿子说:“爸爸是去买盐,爸爸很爱你的,你也要听爸爸的话呀”。儿子慢慢缓和了他那伤心的情绪。
于是,我便带着儿子下楼去接爸爸。很快,孩子爸买盐回来了。我让孩爸抱起儿子,父子俩便“重归于好”。
说起来,儿子2岁8个月,也是该立原则的时候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然而,一个小孩,在生病时,会更加依恋父母,父母是否更应该给予温暖的怀抱呢?
没错,充满爱的严肃,充满温暖的原则,应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处模式。
哎,育儿,本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优秀是追求,良好是不错,及格是基本。好好学习吧!
4
成爸虽非教育专业出生,但育儿方面,还是更多认同我的理念,并在陪伴儿子和耐心方面,确实是个优秀的爸爸。而我也读了一些育儿的书籍,学了点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的皮毛。暂时看来,亲子关系还算良好。
当然,育儿这条路,如曲径通幽。因为有“曲”,才需上下探索;因为通“幽”,才心怀美好!
接下来,好好拜读张老师的书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