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2 07
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这是杨绛先生在回复一位18岁青年书信时说的。
我喜欢看书,但是总是意志力不够,没能每天好好坚持。总觉得自己就是先生说的那样的人,书读不多,想的太多,甚至头脑又过于愚笨,想不通问题又烦心自己。
以前我以为想太多是人类的通病,后来发现不是的,总有好多人喜欢看书,他们看完之后会有一些自己的感想,书中内容可能会淡忘,那种气质是无可替代的。今天英语老师说,喜欢看书总看书的人至少是不会寂寞的。
嗯,我想是的。如果喜欢的都不能坚持,也确实太悲哀。
我为什么喜欢看纸质书呢?大部分原因应该是妈妈也爱看书,她比我成熟多了,至少不浮浮躁躁,不敷衍自己。
嘿。你看,我又开始想一些事情了,太追根究底是不是不好?
人是会被影响的。就比如我自己,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了,看待自己就像是个完全的陌生人。有时候说话语气会像一个老友,某个动作也是被影响后被学过来的,可能这句话这个运动我本身不想去说或做,就是自己都控制不住。话说出来,动作一出来自己都吓一跳,哦,这好像以前的某某某。自己活出了好多人的模样,是好多人的影子,那自己呢?
是啊,我是什么样呢?我知道我可能是喜欢看书的,可是我没能每天都坚持,那还是喜欢吗?我不确定了。我希望能找到迷失方向的自己,又忍不住每天去浪费些时间。
今天中午看到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他说 到他能想到的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吐痰的时候,肯定是得用手一边抓着眼镜,一边护住他的胡子,然后探着头往下吐。
于是,下午上课的时候书上恰巧举着肖斯塔科维奇的曲例,这下尴尬了,我竟然就好像也看不到谱,脑海中只有一个一手抓着眼镜,一手护住胡子,探着头吐痰的糟老头。为什么呢?可能只是因为这位作者语气过于肯定,自然而然地,我就被信服了。
翻开旧手机旧相册看到了一张小说的截图,是作者写的后序,里面有一段话
人是得慷慨赴死,像彭野一样; 但也得竭力求生,像程迦一样。
这小小一段好像是这整篇小说的总结,彭野是个大男人,程迦并不是一个小女人。我欣赏彭野的男子气概,心疼程迦的与世不和。
这是一本极少数我会从头重新开始阅读的书,记得那段时间因为彭野与程迦哭的死去活来的日子,因为程迦抑郁症心疼的时候,因为彭野死时感觉像是自己失恋天都要塌了的时候。我享受这样的故事。
我希望读到这样的故事,它能够震撼到我的心灵,能让我为它感动的,该心疼的时候我不会吝惜眼泪。
我愿望在我想的时候就可以偶遇那样的一本书。
正如我愿望我能自己来分析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由别人来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