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选择?
说起选择,对于“纠结症”患者,想必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折磨。在诸多选择中,信息偏差决定了认知高低,认知高低决定了决策成本的大小,决策成本的大小又无形中影响着事物发展的结果。
面临重大选择,究竟又在选择什么?在此引用罗胖老师的一段话: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进入什么样的公司,和谁结婚等等,诸多重大选择,其实本质上都一样:就是你在选择进入什么样的环境,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其实每个结果,都不是单一决策所能够完全主导的,一次重大选择决定着方向,无数次小的选择决定着偏差校正,只有持续行动,不断调整,才能发现更多规律,,让众多的偶然成为必然,让结果更加符合规划的预期。
什么是规划?
身处平地之上,目光所及之处也不过咫尺距离;即使越上山丘,穷尽眺望之处也不过层峦叠嶂;山的背后,目光所不能及也,只有行至于此,方得全貌。
我时常犯一种错误,那就是总想看的更远,规划的更清晰,走得更踏实。殊不知自己高度不够,徒劳于思考本身,而非付诸实际行动用脚步去丈量,时常一叶障目,走进思维困局。
其实,喜欢规划并没有错,在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清晰的计划,来确保生活或者工作有序地进行。但是,在很多方面,过于习惯性规划,势必会少了一些应对意外的应变能力。同时,当结果与事先规划好的预判产生较大偏差的时候,也缺乏一些豁达和洒脱。当习惯了去规划,也就间接习惯了去接受预想的结果,所以一旦结果未按计划预演,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心情。总以计划不周全,而苛责自己,久而久之就越发的不敢冒险,不敢果断行事。另外,长期依赖于详细的计划,势必会进行漫无边际的预设立场和分析,从而忽略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规律,更不愿轻易展开行动。
其实,在很多时候,计划有必要做,但比计划更重要的是按下“启动键”,在行进中调整而非事前预演。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世间万物,正反两面,极端的背后其实是另一种极端。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即使再完美的计划,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时候,计划的本质是减少失败概率,让结果无限趋近于理想化。而非完全依赖于规划而忽略变量的产生和实际行动的意义,更非盲目预设立场,预见未来。
每一次选择伴随着每一次变化,每一次规划,又是对变化的一种人为控制和安全感的找寻,何其矛盾也。姑且不说你对这个世界认知偏差有多大,至少你对眼前眼前出现的那条蜿蜒的小路,背后是否平坦都尚且未知,与其裹足不前,不如一探究竟。
事物的发展规律从来都不会时常依计划而行,你看不清5年后,10年后的自己到底怎么样,与其时常思考预测和规划,倒不如一步步踏实前行,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总结和改善,才能更好的推动和实现结果。这才是选择的和规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