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20天,读了两遍。原本打算写一篇书评,可是提笔不知道从哪开始。也许还需要再多读几遍。现在合上书本,写一写自己的读后感吧。
一
本书开始提到了阅读的三个目的:获得资讯,娱乐休闲,提升理解力。多数时候我们业余时间的读书,都是获得知识同时娱乐休闲。
有时候我们想通过阅读提升自己认知能力,拓展思维,获得个人成长进步,但是结果却往往不如人愿。读的时候很受感触,书本一合上,过一段时间之后,书中内容多数都忘记了,更不用说有何成长和改进。
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读再多的书也不过是量的累积,达不到质的提升。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把一本书反复读上多遍,也不现实。所以就需要这本书,来指引我们如何阅读。
本书写作目的,就是给我们提供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通过阅读的几个阶段,精读一本好书,获得知识的同时,理解力得到提升,发掘作者写作背后的深层意义,从而明白更多透过书本表面看不到的意义。
二
本书中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从幼儿识字到中学阶段是基础阅读准备和成型阶段。基础阅读是能认识大多数字词句,即便会有个别生字,但不影响阅读。很多人都处在基础阅读的阶段,认识一本书字词,也能通读一本书。想想是不是很多人都是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然后大概了解了书中内容,然后就合上书本,束之高阁了?
检视阅读,是在短时间内最快最好的阅读一本书。它不是快速通读全本书,是有选择的阅读部分内容,达到了解一本书的目的。读一读一本书的书名、目录、前言、扉页、序等,翻一翻这本书,读几页重要的篇章。了解这本书讲了什么,主题是什么。
然后我们就可以对这本书有一个判断,要不要继续读下去。是自己想要仔细研究的书吗?还是只是随便看看,获得一定讯息就可以了。
分析阅读,是不限时间最好的阅读。是真正理解一本书,精读,细读。先通过检视阅读了解一本书的主题,再进一步提炼出一本书的骨架。主题是什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有哪些重要章节,重要段落。然后是针对一本书的内容和主旨,怎样提出观点主张,又是怎样论证的。论据是怎样导入又是怎样展开的,字词句的作用,语言、思想、逻辑、文法等,是怎样相互作用,组成段落文章的。
分析阅读针对的是一本好书,普通的书是不值得花时间去这么做的。有些书,读完你获得一些资讯,它的使命就完成了。多读细读并不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收获。而有些书你在阅读的时候会有些困难,通读一边然后对不懂得地方会有更多理解。这样的书才能对你的理解力有所帮助。
而真正的好书,经典著作,数量上少之又少,但是适合你反复阅读,精读细读。每读一遍你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成长和感悟。这样的书学习一本胜过读百本千本普通的书。这样的书都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经典著作,如果有心,你会发现他们。
主题阅读,多本论述同一个主题的书,有针对性阅读。主题阅读时,读者带着问题,去各本书中搜索答案。就某个主题,不同作者做出的不同论述。相似的,相同的,相反意见的。等等。不需要每本书都采用分析阅读的方法,只关注我们想了解的部分即可。
三
关于评价一本书。在没有充分了解一本书之前,我们不应该匆匆下结论。或者认同,或者不认同,都需要给出相应的证明。不应该带着情绪去评价。
读一本书,我们还要去了解这本书的创作背景,一本书往往都会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你更容易理解作者运用的语言习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思想。
本书作者还对多种题材的书,给出了相对应的阅读方法。
总之,只要我们主动阅读,主动学习,就会发现更多有利于我们的方法方式。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即便最熟练的阅读者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本书的方法去阅读。
这就像理论基础,明白了底层逻辑和理论,可以采用多样的适合我们的阅读方法方式,都能达到同一个目的,阅读中获得提升,对生活对人生,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