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读书现学现卖#第7期“心理学”专题
书籍:《心理学与生活》 日期:1月25日 页码:21-52 第2章 持续行动第12天
Q7你认为你是一个有创造性想法的人么?你的新想法是怎么来的?
我认为自己创造性一般,批判性更强一点,但我经常被别人认为具有创造力,大概是因为他们太没创造力。
新想法来自平静,不带评判(成见)的观察。
Q8在P23页中,对比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流程,你的学习流程有什么缺项,你有什么启发?
这个流程基本上就是人类本能的学习过程,观察,假设,尝试,验证,除了后面发论文同行评审提出开放问题之外,正常人天然就是这么做的,水平不同而已。遗憾有的人自发的探索过程在受教育过程中遭受打压,习得性被动灌输,习得性伸手党,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板一眼的模仿“正确”流程,而是足够的信任和容错空间,去除内心的限制性信念,让自然的学习过程重新激发生长。
还有我不喜欢每天作业里面都有对比检查一下你自己在这方面有什么不足。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在学习中反躬自省,而是这类问题出现的高频率不太对劲,让我有不好的联想。据说PUA泡学导师就很喜欢通过反复提示对方的不足来打压学员,并教他们这么去打压妹子。毕竟这本书作者本人都没在字里行间装逼,我们有必要主动跪着读吗?大部分国人,尤其是女孩儿,他们的主要问题不是缺乏自我检讨,而是自我批评自我打压得太多了。我觉得更有启发性的问题是,这个章节哪部分让你有共鸣?哪部分触动了你?你能联想到自己的什么经历?诸如此类。
总之如果你用一个寻找缺陷的眼光来看自己,那你一定能持续不断的找出缺陷。就算你能把这些缺陷挨个补完(事实上不可能),你也只是一个没有缺陷的平庸的人。人类并不是因为没有缺陷而精彩耀眼的,何况很多异于常人的禀赋都是从最初作为缺陷的特性中生长出来。
Q9人们看见的和听见的只是他们所预期的,而不是事实的本来面目。你自己是否有做过类似的事情?并且为此付出了代价。试举一例
每个人都在做这种类似的事情,世界只是自己的镜子,比如压抑自恋的人更容易看到别人在装逼。
举个例子,有一天群里有人问最近阅读任务是不是加量了。我说,有难度才有区分度,有人被刷下去才有机会证明你牛逼,大家正面刚。
A说,不要跟别人比,跟你自己比,盲目攀比会让结果变质。
我问,为啥不能攀比读书?
B说,怕你自卑,或者盲目自大。
原话不记得,反正大致是这个意思吧。他们敏感于什么,首先联想到什么,我看到了什么?A在回避竞争,压抑攻击性,反感表现强势的人,但竞争欲是生物本能,受压抑会转而向内压制自己的生命力,简单来说,动力缺失容易丧。B只是年轻吧,在自卑和自大中摆荡无非是缺乏切实可见的外部成就,缺乏锚点,难免陷入怀疑和抑郁。
这就是我的镜子,因为精神分析的成见,我看到了客观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代价是什么,看不到真相呗,一如既往的活在主观现实之中。练习内观就是为了平息成见,逼近真相。
Q10研究者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克服观察者偏见?
标准化,以同样的方式来提出问题,以事先建立的规则来量化反应。
操作性定义,以特定的操作或程序来界定概念来使其含义标准化。
Q11在生活中你是否挑战过一些权威观点?你是如何思考的?
怎么才算挑战,和权威观点有分歧的时候,我总是自行其是,有时提出疑问,从不试图纠正。
谈不上思考,就是意见特别多,尊重自己观察到的事实以及尊重自己的感受更甚于相信别人。毕竟现实世界是变化的,得出权威意见的基础并不总是仍然稳固。
总有一些风景只有从自己的角度才看得到,这是一个底层信念,我不是故意挑战谁,只是需要对世界作出诚实的反馈。
Q12什么是T检验?
显著性检验的其中一种,具体计算书上没介绍,我也没兴趣进一步搜索学习。
Q13统计样本的情况时,什么时候适合用平均数?什么时候适合用中位数?
标准差较小的数据适合用平均数,样本不大还有个别极端值的数据适合用中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