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语言人们可以沟通交流,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语言有声而无形,于是便有了文字,将无形化为有形,使抑扬顿挫可以捧在手心里欣赏。许多人喜欢听故事,从字正腔圆里可以听得出师傅的严肃;从粗声粗气里可以听得出壮士的豪迈;从柔声细语里听得出女子的柔情。与生动的语言相比文字似乎呆板的险些要败下阵来,孰不知读故事时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给师傅一个严厉的目光,给壮士一双坚实的臂膀,给女子一个姣好的面庞。听来的是说故事人心里的模样,那到底是别人的,可是自己读来的,却真真切切是自己独一无二拥有的,所以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读故事与听故事若真要一较长短,当真是难分高下了。
曾经上学时不明白为什么鲁迅的文章被人大加赞赏,读过之后只觉得词句平淡,甚至不如一些文摘上的文章来的华丽,而老师却奉之为文学的典范,这着实让我苦恼了一个学生时代。如今对于鲁迅的文章真是越读越有兴味,文字依旧是简单的,但是却感受到了其中的力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牢牢的抓住了心,这其中的奥妙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体会,琼浆玉液再如何的醉人也比不上一捧甘泉来的清凉解渴,即便平淡却是生命的源泉,要想明明白白的讲出来还真不是一件易事。
有一段时间一直在研究写作的技巧,现在想来不过是舍本逐末,文章本不分好与坏又何来技巧之谈。透过文字会看到自己的影子抑或被带到另一种境界里,别有洞天的惊叹,柳暗花明的顿悟,这其中的关窍不是技巧所能左右的。清朝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道出了多少痴男怨女的哀伤,不禁为自己也为容若的情逝人去而暗自垂泪。简单的一句话却在百年之后仍能拨动心弦,其中也未见技巧甚至不曾有华丽的辞藻,或许这就是文字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魅力所在。真情是在字里行间的流露,被人而捕捉产生共鸣,并不是刻意追求能够得到的,所以用心写出的文字不是供人娱乐的,更不是为博人眼球,只是用静静的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给自己选择一个表达的方式,仅此而已。
有些话,有些事,有些人是不必说给旁人听的,写出来是一种倾诉,一种慰藉,不然闷在心里是要憋坏人的。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会翻看自己写的东西,无论落笔时是怎样的心境,回忆总是温馨的。倘若你再也不曾翻看往日的笔迹,但你会知道它一直在那里,一切总还有迹可寻,不至于回首往昔时茫然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