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诗词入门必读书籍,《人间词话》的在古文界分量不可小觑。如果对诗词或者创作诗词感兴趣,可以首先考虑它。
全书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节--"围绕境界大开眼界"而展开。
王国维先生非常注重诗词的境界,他指出在诗词创作中,境界的好坏直接关乎作品好坏。
1 有境者自成高格
那么诗词的境界是什么?
境界是深藏于作品中的个人精神境界,袒露作者的性情世界与内心独白。
而意境仅仅是外露氛围,所表情感。它们最大的不同在于意境围绕个人展开,而境界上升到人生的高度。
高境界的作品应该是像杜甫陆游创作的忧国忧民关心时政的作品。而普通的作品应该是单纯宣泄作者喜怒情感的作品。
高境界的作品总是从读者角度而创作,令读者受益,给读者启迪思考。而普通的作品应该是为自己而作,抒发自己的想法,排解自己的情愁。
高境界的作品可以与心灵对话,可以起到救赎他人的作用。既然要写出高境界的文章,必定先成为高境界的人。
王国维强调有境自成高格,与其说他强调作品的高格,倒不如说他是想强调作者自成高格。
先成为高格之人才能创作高格作品。
真正流传久远的也必定是有境的高格作品。
2 真假无须辨
文学不能用真假去判定。
文学都是假的,文学又都是真的。
文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表达。既然是表达,总会有个人色彩,哪怕再微弱,也不能说绝对真实。
就比如,造境与写境。造境对应理想,写境对应写实。造境对应浪漫,写境对应现实。
但造境与写境都是虚构的幻想,都是人为的转述与表达,虽假也真,因为这样的表达又是真诚的。
所以,不能用真假来辨别文学。故事是假的,但传递的情感是真实的,这样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由此,创作时不要被条框限制,在合乎情理中大胆想象,赋予作品绚烂色彩又着以真实情感浇之。
3 物我需两忘
以作品的内容来看,王把境界分为两种: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有我之境,我的情感融于景中,使景与我一样,有了喜怒哀乐。你读它,你也会跟着作者的情感而感情。这类作品,王先生认为有太多的烟火气息,是躁动变化的,不能给人心灵的平静
无我之境,纯自然的描写,物我两忘,描写的是自然景致的自然气质。
王先生认为,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树自耳。
由此可见,王先生是崇尚自然朴实,去雕饰。他认为,作品里物我两忘,那么作者必定也是物我两忘的人。这种人,必定悟透了生活哲理。
生活里忘我、在生活里超脱的人,是懂得生活的人是珍惜生活的人。这样的生活少了功名利禄的计较,多了清心寡欲的悠闲。
不管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都各具优势,有我之境,词人用漂亮的表达方式将情感传递的更准确,更易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些好的文字,准确的表达都是我们该学习的。无我之境比文字更胜的应该是作品里的各种人性美景色美,这些美愉悦我们身心,浸透我们心灵,让我们更懂如何生活。
所以两者的美是不一致的,但都应该拿来学习与欣赏。
4 贵在静中得
无我之境是静时得之,有我之境是动中静时得之。
动之静时是指追逐欲望途中的反思冷静的状态。静时是指人本身就是自然超脱悠闲淡泊的状态。
无论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必定是要先静下来,才能进行创作。
这种静是一种反思,一种传达一种倾泻一种释放。
这种静超越了欲望是成熟是高贵是典雅。
在这里,王先生强调创作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强调要想创作好的作品就应该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平心静气。
5 道法缘于自然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是李煜的《菩萨蛮·花明月暗轻笼雾》讲的是小周后见到李煜情窦初开,晚上悄悄跑出来和他幽会。因为害怕走路声响被人发现,于是提着鞋子光着脚丫,奔向约会地点,这时四周突然出现了一点声音,不由惊吓了她。
每读到这首《菩萨蛮》时,总会被小周后的娇嗔打动。它准确地表达了年轻女子的娇羞。但我们总是会忽略其创作背景。当时大周后病重,小周后入宫照料,与李煜产生情愫。按常理说这是有点不近人情。
但作品传达的人性之美使能够对读者起引导作用的,作品里的真情流露是正品最成功的地方。所以说,多年后,我们依旧会被小周后的娇嗔打动。
一个作品能否成功,关键要看表露的情感是否真实自然。与琼瑶剧偶像剧不一样,它一定是最自然的情感最自然的表达。
无论是写实还是浪漫,材料都缘于自然,构造法则也是遵循自然法则,所以作品一定也是自然真实的。
人的真情实感是正品的灵魂。最真实自然的情感一定会穿过重重岁月,能够抚慰人心,引起共鸣。
所以创作时,尽可能遵从本心倾听内心的声音,让表达来得更自然更真切。切勿词藻堆砌。无中生有。
6 境于一字中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红杏枝头春意闹”前几字平淡无奇,但只凭借“闹"就重组了它散开去的魅力。写出了花开的热烈,阳光下灼灼其华。只是一字,便尽显风流。
”云破月来花弄影“忽然而至的月亮从破裂的云层里显现。花儿在微风里微微颤动。月光下颤动的花影,就像是花儿抚弄自己的影子。”弄“这个动作是花儿发出的,好似柔情倾泻,浑然天成,美得自然。
正是这一个字,便将整个境就活起来,整个画面就动了起来。
创作时将物拟人化,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此,我们可以引申一个创作技巧。多用精细的动作代替大动作,弃大动作用小动作,将动作分解多用到副词,“从”、 “向” 、“往”,越精细越深刻越具体越活泛。
我之前用过一个例子,这次再提一下。鲁迅在写孔乙己给酒坊钱的时候,用了六个字,“把钱一字排开”。一般人可能会说把钱给他,或是放那,等等。但这些词都不如一个“排”,符合孔乙己那种迂腐的旧有的读书人的身份。
还有,我们平常写弯腰,也可以写伛着腰、猫着腰,等等。具体用什么词,看具体的情境。找到最妥帖的、贴近人物身份、心理和行为的那个词。
水平越高的人,越能找到最恰当的词。
7 大小并非优劣
从内容来看,境界有大境界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小境界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大境界是宏大的,小境界是精细的。大丈夫往往喜欢豪迈之词,小女子往往喜欢情浓之词。
无论是大境界还是小境界,都是美的境界,没有高低之分。
如秦观的《浣溪沙》与《踏莎行》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两者都是写愁,前者是闺怨之愁后者是失意之愁。不能说那种愁更胜一筹,只能说各具其态。
所以对境界的描写,既要学会描写大境界,也要学会描写小境界。不能看重大境界而轻小境界,也不能独小境界而略大境界。最重要还是以当时情景而作。
对于境界,还是要整体感知。从诗词的神韵兴趣性情整体把握,但一定要以境界为本质,把握了诗词的境界就基本把握了整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