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月份开始,每周五来门诊PICC换药,每隔21天来住院部“度假”。如今已术后一月余,再次踏进医院,恍如隔世。
这半年来,从第一天进医院的茫然不知所措,到后来能为有需要的病人做导诊,仿佛自己不是个病人,而是医院的员工。
知道哪一天、什么时间段最容易找到车位,知道哪个位置的车位最容易停进去、最能遮阳;
见识了现代医学众多高端的设备,熟知每项检查所在的位置,什么时候去检查人最少;
清楚办理入院、住院的每个环节,知道病历是要根据资料齐全的程度来分等级考核医生的(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大致了解护士小姐姐们不同的秉性,也知道换上日常装的她们也会有自己的焦虑;
见证了三甲医院的肿瘤外科医生是有多忙,也庆幸自己碰到了全世界最好的周医生;
与不同年龄段的病友相识,听她们的故事,也感受到她们的能量;
在医院的清晨里喂过猫,在医院的夜幕下赏过月,倾听过医院里保洁大叔的歌声悠扬;
为一名不认识字的病人奶奶带过路,也在一次穿戴整齐、打扮周正,停好车后被保安误以为是新来的实习医生,热心的问我在哪个科室上班,要给我指路;
见过因病痛折磨到瘦骨嶙峋的病人依然顽强抗癌;
见过两三岁的孩子被心痛的爸妈按压住手臂,以便于PICC置管;
见过蜿蜒的小路上,一位女士拿着检查报告止不住的哭泣;
见过病房里的夫妻深情,儿女孝顺;也听过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故事;
见过厕所门上写着各种神仙方术,下面写着一行“别信上面的话,好好治疗,好好活着”;
新建的癌症中心即将竣工,白色巨塔般高耸入云。
感受过一些热情,也碰到过一些冷漠。
在我望着眼前的餐盘完全没有食欲的时候,邻桌一位大姐劝说:“孩子你吃不下也要吃点,你这么年轻不会有事的。我妇瘤好几年了,每次都是自己从外地坐车来化疗。”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回首这半年,经历着这一切,也感受着这一切,慢慢理解人间,也慢慢更新自己。
从冬末初春到夏末初秋,接连的几场秋雨预示着术后最难熬的夏天已经过去了,才发现夏天不是一个季节,而是一种感觉。
如同这段经历也不过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曾望见过深渊,但最终被可爱的人们治愈。
依然热爱生活,依然对生活充满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