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号晚上, 本意愿看《复仇者联盟》或者《后来的我们》, 理性选择前者,感性上想选后者。 想到平时自己的理性居多,不想连看个电影也如此“辛苦”,最后选择了《后来的我们》。
看电影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经历,哭的稀里哗啦。电影情节细腻,演员周冬雨与井柏然演绎角色到位,格调贴合大众,真正演绎出了年轻群众在底层拼搏,情侣在没有房子,没有车子状况下的爱情故事。
该电影由刘若英导演,从作者本身的逻辑思维角度上看,无非是想通过用北漂的爱情故事,表达出爱情坚守的不易,而爱情错过了就错过了,就如同摔碎了的镜子,难以破镜重圆。如何维护爱情,关键在于懂对方,知道对方的需求。故事里因为男主的不懂,所以即使已经有车有房了,但是仍然无法挽留女友。
从电影本身的结构上看,层层递进,主线很明显,对情侣的生活细节打造的非常到位,观众哭成了泪人。电影一开篇就已经投向了10年后的生活状态。然后不断的再现在与过去的镜头中切换。从男主与女主相见的初始,到发展,到分手,最后再次相遇。 过程跌岩起伏。 刚开始男主就已经喜欢了女主,其实女主应该也对男主有好感的,只是自己的愿望太强烈,物质朦盖了自己的眼睛,认为车子和房子才是自己要的。在一次次被中年男人骗后,“男友”对自己仍然不离不弃,并且多次“两肋插刀”,加上他的一句经典台词“上九天揽月,下五海捉鳖”,女孩慢慢开始爱上了身边的这位小伙子,渐渐地发现只要跟他在一起,没有面包的生活也是幸福的。 后来为了男友能否更集中全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转行做房地产销售。而他的男友,换了多次工作,由刚开始的创业到做游戏客服,再到后面的卖黄碟,5年后生活还是没有起色,压力越来越大。一次,在同学聚会的时候还打脸充胖子,租车回去,“衣锦还乡”,在结账单的时候抢着买单,但结果金额太大,看着账单感到惊愕,实在付不起,同学接过账单,说了一句,等你发了再请大伙吃饭吧。顿时自尊心收到一万点伤害。从这以后,男主的脾气越来越糟,吸烟,喝酒,打架,为了金钱开始变得面目可憎,两人开始没有了往常的甜蜜,有的只是无尽的争吵。后来,女主主动跟男主分手,男主追了出去,但在地铁上,男主没有去挽留,就这样两人正式分手。也许男主觉得自己没有办法给女主想要的生活,与其日夜争吵,让彼此心累,还不如放手。 在分手的这一年里,男主将身心全部投入到游戏开发里,失去爱人的痛楚激发了他的灵感,将自己的故事都融入到游戏当中,结果火的一发不可收拾。最后,那一年他功成名就,买到了房子和车子,他以为可以将女友和父亲接来北京一起住,但这想法也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他根本不了解父亲和女友的想法。
从作品的表现手法上看,时空不断转换,从现在回忆过去,一般过去是白色的,现在是彩色的,但本电影刚好相反,现在是白色的过去是彩色的。让后到最后的10年后相遇再次,“此刻”才真正变成彩色。暗示了现在的生活是不幸福的,过去是美好的。而在未来又回到彩色,刚好与游戏照应:若伊恩再也遇不见凯恩, 那世界将再也没有光彩。 所以10年后他们相遇了,生活再现彩色。
另外,作品很多金句,比如男主的“上九天揽月,下五海捉鳖”,“,“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我最大的遗憾,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让你快乐的人不是我,我肯定会不开心”等,撩倒了我们吃瓜群众。
作品很煽情,但剧情生活与现实对比,出入很大。 比如说男主作为一个大学生,怎么会沦落到要卖黄片和做客服? 在2008年左右的大学生要找一份好工作还是不难的。 另外,做游戏开,即使游戏功底不错,但涉及大项目游戏,单纯一个人就完成,并一炮而红,这开发的过程就一年的时间就买的上了北京繁荣地段的房子? 将女主放在现实生活里面就活脱脱的女屌丝,但男主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也是刷新了我的三观。 最后,在结束的尾部,男主跟女主对话: “最后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蛮冷的对话。另外,剧情的人物塑造不够完整,比如男方的后来有了,但是女方的后来在哪里?不过以欣赏剧情,不过分理性去挑电影里面的“不符点”,我们才能更好欣赏剧情美。 电影就2小时,要将10年时间压缩在短短的两小时里面需要戏剧性的或者说夸张性的起伏才能表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如果面面俱到,故事就显得太拖沓了, 将重点展示出来,留下无限联想,自行脑补,这样我们才能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