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父母的一句评判成了孩子的差评师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面所说的语言暴力,我个人是深有体会的,因为我也是被语言暴力伤害过的人。
在我们生活里,很多人都不曾发现自己说的话是带有暴力倾向的,正如书中马歇尔·卢森堡所说的一句话:“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我们常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最多的话,就是“这么简单的数学题都不会,怎么这么笨!” “天天就知道吃,什么都不会做!”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你自己,真是给我丢人!” “你怎么这么没用,真是个废物!”
父母的这些语言暴力生生的伤害了孩子,这些暴力语言对孩子充满了评判,贬低,嘲讽,指责,辱骂。这些所谓的父母成了孩子的差评师,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语言暴力是一把隐形的刀,自以为只是说了一句无关性命的话,自以为打人,杀人这些靠武力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暴力。
实际又有多少人认识到语言其实也是一种暴力,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比打在人身上还要痛,还要深。
孩子长期以来受到父母的语言暴力,会使他们难以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今天我看《非暴力沟通》认识了四中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强人所难,回避责任。
第一道德评判,在我们身边时常发生,就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别人,如果别人的行为跟自己不符合,那么就认为别人是不道德,认为别人是不对的。
第二进行比较,我相信大多数人也经历过,从小我们就被父母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说别人家的孩子这么厉害,看看自己家的孩子这么差劲,这种比较之后造成的后果,往往让孩子变得不自信,自卑。
第三回避责任,说的是有些人为自己找各种借口来逃避自己的想法。
第四强人所难,有些人用批评,指责,命令的方式,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给别人。
这种异化的沟通方式很难体会到心中的爱,我们需要用学会《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首先我们要学会观察,观察到什么?第二表达感受,感受此刻是开心还是气愤,是难过还是害怕。第三我需要什么?是什么导致我需要这样的感受,第四具体告诉他我的请求是什么,我期待你采取的行动是什么。
我们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时候,需要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我们也需要倾听他人,体会到别人的感受,需要。
我们可以用《非暴力沟通》来运用在生活的各个环境当中,让我们改善周围的人际关系,改变我们发生冲突和争论,让我们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02、爸爸说:“没有煮你的饭,活该没饭吃。”
前段时间,我早上十点多的时候就去医院买药,我去医院的时候没有告诉爸爸我要去哪里,还要不要回家吃饭。
爸爸以为我上班去了,并没有问我要不要回家吃饭。
当我买药回到家的时候,爸爸已经煮好饭菜自己一个人在大厅里吃饭,爸爸一见到我回家了,就很生气的指责我:“你是要回家吃饭就发信息给我,叫我煮你的饭,现在我没煮你的饭,活该没饭吃!”
我一听立刻火了,跟他大声争吵起来:“不煮就不煮,我不稀罕吃你煮的饭。你煮的饭就很了不起吗?”
因为这样,我们两个大吵一架,几天都没说话。
直到有一天周末,我去朋友家里玩。她家里有一个六七岁的男孩,是她的侄子。
男孩在屋外的一片草地上玩猫猫,一开始玩还挺开心,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男孩哇哇大哭,我跟朋友一起去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朋友凑近一看,原来猫猫一动不动在地上躺着,眼睛紧闭着,身体甚至有些僵硬了,似乎猫猫刚死不久。
“猫猫死了,猫猫死了!”男孩哭着囔囔起来。
“我要猫猫,我要猫猫!”
“猫猫死了,它死了!”
男孩哭声越来越大,并没有想要停下来的架势。
我都有些不耐烦了,如果是我估计会朝着这孩子大吼一声。
可是,朋友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去吼骂孩子,相反朋友抱住她侄子,安慰道:“我知道猫猫死了,你很难过,很舍不得,对吗?”
男孩点点头。
“我们一起找个地方把猫猫埋了吧,我们一起跟猫猫说再见,好不好?我们把猫猫留在自己的心里,它就不会离开了。”朋友继续安慰道。
让我意外的是,男孩点点头,居然不哭了。
事后我问朋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她说是从《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面学到的,她运用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
从那天回家后,我也开始看《非暴力沟通》学习里面的沟通交流方式。
现在回想那天跟爸爸吵架的事,如果当时我们能够好好说话,也不至于吵的那么厉害。
如果当初一回家,听到爸爸这么说,我不要被情绪左右,好好想想爸爸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也许我们的沟通会有所改善。
那天从爸爸的话里面,我能感受到他很生气,生气是因为我要回家吃饭没告诉他,他的需要是希望我回家吃饭要告诉他,让他煮饭给我吃。
当时我应该不要被他气到,应该跟他说:“我知道我回家吃饭没告诉你,是我的不对,你没有煮我的饭,没有关系。现在我并不饿,晚点再找点别的吃也可以。但是,你刚刚说我活该没饭吃这句话,让我很生气。”
然后爸爸愧疚的跟我说:“对不起,女儿,我刚刚这样说话伤害了你,但是你下次要回家吃饭记得发信息给爸爸。可以吗?”
在我们生活里,很多人说话毫无理由夹枪带棒,说话无缘无故就带刺,特别是在亲密关系当中是最容易产生,而《非暴力沟通》它告诉我们,非暴力沟通方式能避免争吵的发生,它让我们学会怎么去说话沟通交流,学会去体会别人的感受,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别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把关系变得更亲密,更融洽,更有爱。
03、爸爸妈妈为了一道菜争执不休
晚饭时间到了,我像平时一样坐在饭桌上跟爸爸妈妈一起共进晚餐。
爸爸一看桌上的饭菜,横眉竖眼,指着饭桌上的那碟菜心,评价道:“你炒的菜心怎么这么大棵,不会用刀从中间再破开一些?这样不是更好吗?”
妈妈立刻毫不示弱的怼回去:“喂!我煮给你吃,你什么都不用干,你还要在这里挑三拣四。”
“你看你煮的豆腐都不会放葱。”爸爸指着另外一道菜,继续奚落。
“你煮的菜就很好吃是吗?你以为像你一样切瘦肉切成肉粒一样炒吗?”妈妈似乎扳回了一局一样,洋洋得意。
“现在谁煮豆腐不会放葱啊!除了像你这样傻的人之外。”
就这样,吃一顿饭被他们吵的我一个头两个大。
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好想朝他们两个吼一句别吵了,但是我还是控制了自己的情绪。
我微笑的跟爸爸说:“爸爸,妈妈炒的菜不好吃你感到很失望是吗?”
爸爸立刻点点头:“不错,我感到非常失望。”
我继续用这种方式去理解:“爸爸,那么你是需要妈妈炒菜的时候能够听从你的建议,对吗?”
“是的,我需要她炒菜的时候能够多问问我的意见。”
“所以,爸爸,你要直接跟妈妈表达你的需要啊!要不然妈妈怎么知道你的需要是什么呢?”我跟他们说:“你们可以勇敢的把你们此刻的感受和需要告诉对方的,这样子就可以避免无休无止的争吵啊!你们之间要学会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原来我从来都没告诉过你,我真正的感受和需要。”爸爸潘然醒悟,对妈妈说:“对不起,我不应该这样随意对你评判,让你伤透了心。”
“是的,你这样说话让我很伤心,很愤怒。我需要你理解我,体贴我。”妈妈的眼眶渐渐红了,眼眶的泪水止不住滑落。
最近看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我明白了任何一种无缘无故的争吵,它里面都隐藏着每个人内心真正的感受和需要。
只不过,我们从来都没有认真的去学会倾听别人的感受和需要,也没有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出来。
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倾听是可以帮助他人治愈心灵的创伤,而且还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让对方得到倾听和理解,让对方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04、妈妈,你为什么总说我不行?
我看到弟弟去考驾照了,心里无比羡慕。我就想,等有钱了我也要去考驾考,这样子自己也可以开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了。
有一天,我心情特别好的跟妈妈说:“妈妈,到时候我也要考驾照!”
妈妈想也不想,立刻否定的贬低我说:“你这么笨,考什么驾照,你能学会才怪!”
我一听心里无比伤心,我不甘心的跟妈妈说:“我怎么就学不会了,我还看到过六十多岁的老奶奶也考到驾照了呢!”
妈妈压根听不到我说话似的,继续否定我说:“就凭你,学不会的。”
有一天,我又特别开心的跟妈妈说:“妈妈,我想要去学化妆。”
妈妈又立刻否定我:“你学什么化妆,你这么笨,学不会的!”
故事里的场景是不是感觉非常熟悉呢?没错,故事里的我就是我们那一群被父母否定的孩子。
父母不知道自己不断否定孩子,它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父母不知道自己无形之中就使用了语言暴力伤害了自己的孩子。
父母长期以来对孩子使用否定的语言,孩子的性格会变得自卑,不自信。孩子变得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长期被父母这样打击,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笨蛋,一个废物。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所以,父母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在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观念,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最近看《非暴力沟通》这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说:“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心中的爱。”
父母的这种语言暴力不但让孩子心灵遭受伤害,还会感受不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父母不想让孩子因为自己的语言暴力受到伤害,那么请不要随意否定孩子,不要随意评判孩子,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05、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谢
在我们生活里,我们对别人的感激之情说的最多的就是简单的两个字谢谢,可是这样给人的感觉却少了真诚。
我今天看《非暴力沟通》,学会对别人有感激之情可以运用这三个方面。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往往我们对于身边的人明明是很爱她们,却总是表达不出我们对他们的爱。
我记得看过一个视频,父母们都去学校参加家长会,每个人学生都要给自己的父母备一盆热水,给自己的父母洗脚。
有个男孩看到自己的母亲那双为工作日夜操劳,那双磨破皮肤的脚,瞬间大哭,他哽咽的对他母亲说道:“妈妈,这些年来你辛苦了。妈妈,你为了供我读书上大学,每天工作很晚才回家,妈妈,谢谢你对我的关爱和照顾,感谢您对我无微不至的辛苦和付出。妈妈,我爱你!”
妈妈听到这句话,瞬间泪奔了。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和感激,如果我们能够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相信彼此之间会更加增进的情感。
06、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表达爱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新闻。孩子听到父母对他们的辱骂,孩子就赌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像这类新闻多不胜数,每当看到这些新闻我们都是痛心不已。它更让我明白,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因为父母的语言暴力造成了心理伤害。
我们要怎么样说话才能让孩子不受到伤害呢?我推荐《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写。里面说了四个方面,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以前我妈妈常常一煮好饭就立刻叫我吃饭,如果我还在房间玩着不愿意下楼吃饭,我妈就会唠叨个不停,我就会很烦的跟她说:“妈,你吃就先吃,我等一下在吃,烦死了,整天在那里叫我吃饭,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作为父母的她们,听到这句话会很伤心。所以,我看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我不再用这样的话来伤她们的心了。
现在每次妈妈煮好饭叫我的时候,我会跟她说:“好的,我马上下楼吃饭。”然后我又会坐在饭桌前,夹菜给妈妈说:“妈妈,你做饭辛苦了,你多吃些。妈妈做的饭菜就是好吃,妈妈你下次再煲一锅排骨汤就更好啦!”
妈妈听到我这样说,在吃饭的时候也会非常的开心。第二天妈妈会煲一锅排骨汤,我看到了,我就会非常感激妈妈这么疼爱我,妈妈听到我的感激她也会快乐一整天。
我非常喜欢《非暴力沟通》里面的一首诗: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他做的事我不理解或者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请在说愚蠢之前,想一想。到底他是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有句话说:大人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什么都不懂的往往都是大人。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们,能够去读一读《非暴力沟通》这一本书。因为这本书值得任何人去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