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协调采访空间、时间,
嘉宾建议还是在作品展览空间,为了有采访的现场感。
与空间协调了半个月,终于约好了5日下午2-4点。
看上去这个时间点错过就没有可能了,因为展览已经为此逾期。
说服拍摄导演、协调主持人推掉2个一星期前就预定的局。
我要求提前去踩点。被拒,因为空间只为采访时间开设。
摄制组、监制提前2小时到采访空间现场,
采访空间坐落的整个创意园区都撤空了,机器声轰鸣,到处可见施工人员来来往往。
能在这里采访也真是绝了。
嘉宾已经驱车前来,迟到了半小时。
来了,还是没电,采访空间顶头就是打砖机咚咚咚的震耳声。
嘉宾依然在与管理处协调供电,满身大汗,却不失儒雅艺术气质,
物管人员来了,一拨、又一拨,
不同的人,相同的结果,还需要继续协调,非常肯定且淡定
我如坐针毡,主持人4点前必须结束采访。而此刻,嘉宾还在坚持寄希望于物管处的供电,
3点15分,嘉宾继续协调中.......
我,要抓狂了。
因为下面的饭局,主持人已经开始对我的安排口有说辞了。
我提高了声调,朝嘉宾说,协调、协调,协调就是结果。
不顾嘉宾的坚持,不管自己失态。
快速定了一个周边的美术馆,
骑着摩拜,后面跟着摄影队的车、嘉宾的车。
3点40分,换了个场地一切重新开始。
......
主持人去参加饭局了。
5点40分,主持人来电了,
打断了正兴致盎然的我和嘉宾的近距离进行深入交流;
嘉宾谈了坚持的初衷、使命和意义,
谈了人性的终极思考,意犹未尽。
访谈正式开始直至7:30,夹杂间歇的调整,
话题不断地在演绎和述说,
最后收尾的那一刻,嘉宾仍觉不够直抒胸臆。
估计这是嘉宾的第二次不能如愿了。
主持人必须及时离开参加下一个局,
于是,我在仓促中,一时定不了吃饭的地方,便驱车来了办公室周边。
开车的炮哥不熟悉路,两次出入地下车库。
跟在后面的嘉宾心中不知作何感想。
8:30,终于落座了餐厅。
饥饿袭来,赶紧上了几个点心,才发现根本没有炒菜。
当机立断草草结算后,发现要去的地方晚上9:00打烊,
只能重新开单点菜,点粥,不顺意地吃着。
我在不停地反省一天被打乱后毫无准备计划的能力。
摄影的宋导说,你就接受今天一整天就是各种不顺吧。
这真是着着实实地一波三折,一折都不少。
尽管不顺意,10:00离开时,嘉宾还打趣说,吃完饭后还可以走一走,消化一下,因为误入了另外一栋楼的停车场。
过往特别急的时候,我一般会想,第二天这事肯定解决了,那么当下就会有种抽离的淡定感。但显然,我这次没有抽离。
事情可能有很多个结果,有时候协调没有结果也是一种结果。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让自己免于陷入被动的时间压迫中,需要永远准备第二套方案。
好好说话取决于关键时刻的情绪调整能力。
嘉宾自始至终都儒雅,所谓贵族大概是这般。
采访中嘉宾说“艺术作品生成的那一刻起,她只是生成,作品需要重返社会、反哺社会,才会有自己的生命力和价值。”这打开了我对艺术品创作的另一层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