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品读东野大大的小说,为了寻求心灵慰藉、暖心治愈,便翻开了东叔的《沉睡的人鱼之家》。
有生便有死,没有人能逃脱自然法则的束缚。三年里先后去殡仪馆参加了几次告别,无论是切身体会生死离别的痛,还是眼见耳闻周遭的悲切之声,那一声声“儿啊,你让娘怎么活呀~”如刀割剐着心头。
人世间最悲痛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了。而眼睁睁看着几岁的孩童离去,那无异于要了双亲的命。而《沉睡的人鱼之家》就讲了这么一个悲痛的故事。
6岁的瑞穗再一次游泳中不幸溺水,送至医院抢救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大夫对薰子和和昌(女孩的双亲)说孩子的状况不是很乐观,已经无法再次恢复,只能做眼延命措施。不久之后,她的心脏就会停止跳动。
对待这样的情况,医生向他们诉说了他们的“权力”——如果判定脑死亡是否同意进行器官捐献。根据日本的法律已经允许儿童在判定脑死亡的情况下经过父母同意便可以捐献器官。但是对于大多数群众来说还无法认同,毕竟还能听见心跳,那分明还没有“死”。
日本于1997年通过了《器官移植法》,其中规定了脑死亡的标准及测定的程序。依照该规定,只有在同时具备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被判定为脑死亡:脑电波曲线是平的;深度昏迷;瞳孔运动终止;脑反光消失;自然呼吸停止。是否符合以上标准,必须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医生进行两次以上的测试,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必须在6个小时以上。
和昌付夫妇俩经过一夜的考虑,决定同意捐献,可是在最后因为看到了女儿手反射性动了一下而改变了主意。他们坚信:女儿还在努力,还未放弃,而他们又怎能“谋杀”女儿呢。
薰子将女儿接回家,自己和母亲一起护理。通过和昌公司研发的最新技术让女儿不仅可以“自主呼吸”还能通过外接设置,让女儿“抬手”甚至产生微笑。
买新衣服,带瑞穗出门晒太阳,给她买各种玩偶,甚至入学请了老师每周来进行特殊教育。薰子全身心的投入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之中。
一个月、半年、两年……很多人都在议论,甚至儿子生子因姐姐在学校差点成为霸凌的对象。而生子告诉母亲他已经告诉同学姐姐已经死了,彻底激怒了薰子……
这是一个关乎母爱极致的故事,极致到令人动容、令人怜悯。常在新闻中听闻XX陪伴植物人亲人几十年,终于将其唤醒。这身后的艰辛、困苦也终将在这一刻变得值得。
可是对于瑞穗,真的会有奇迹发生么,而薰子竟然想让她在生人同学面前动动手,证明她并没有死。看到这里,深深的怀疑让女儿“活着”只是满足薰子内心的慰藉,这样的坚持却令身边的人苦恼,尽管出于真心的祈祷,但终归知道那不过是徒劳的坚持。
妹妹的女儿将瑞穗的死因告诉了薰子,并哭求到日后长大了一定会来帮助照顾,对她来说,表姐一直活着。这一番话也让薰子顿悟。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活法,又何必向别人展示女儿”活着“。
静静的陪伴,只要在生活中感受这些小小的喜悦和快乐就好,不要奢望太多,只要和今天相同的明天能够来临,就要感到满足。
对于”死亡“的认定,对于”脑死亡“的认知都在不断考验着社会及伦理。在中国,一般的死亡概念是:一个人只要心跳完全停止,自主呼吸消失,就算是死亡,即”心死亡“。而这一概念一直执导着我国传统的医疗和法律。
而对于”脑死亡“,相关部门有意使其立法合法,但是反对声中指出”脑死亡“的立法只是为了器官捐献而违背了道德伦理。而支持者则认为”脑死亡“后的一系列安慰性、仪式性的抢救、治疗都是对家庭和人的一种负担。
其实在我看来,这就和安乐死的合法化一样,依据文化、国情、伦理道德观念,都将是一场漫长的变迁。作为亲人,”放弃“而承认死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浮躁的容易道德绑架的社会里。
而《人鱼》中除了提到上述社会问题外,还有关于器官捐献的反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不在那么封建保守,很多人都愿意捐献出健康的器官去创造奇迹、拯救生命,以另一种形态继续存活于世。问题是当处于”脑死亡“的情况下,在日本法律规定下,作为家属又会做出何种选择。
你会停止你孩子的心跳(尽管医生已经判定为脑死亡)而进行器官移植么?这个答案我无法回答。在做父母前永远不会懂父母对孩子的那种难以割舍的爱。
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每天沉浸在畏惧死亡的恐惧中,你失去的将不止时间和生命。有的人走了,却他依然活着;有的人活着,却与死了无异。生命的长度和宽度与活的长久无关,与其担忧是否能够长寿,不妨考虑如何让这一次旅途变得更加精彩。
摘 抄
尽管烦恼会一直持续,但烦恼存在的方式会发生改变。 今天和明天可能会拥有相同的烦恼源泉,但自身所担心的事情却可能会发生改变。 时间会解决烦恼,但却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只要奇迹能够发生,自己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即使自己怎样都没关系。然而,这句话每说一次,就更加空虚。因为不会发生,所以才称为奇迹。
即使这个世界陷入了疯狂,仍然有我们必须守护的事物,而且,只有母亲能够为儿女陷入疯狂。
爸爸说,不需要的东西都要尽量丢掉,这是清理不需要东西的绝佳机会。有些东西虽然充满回忆,但其实只是放在那里而已,平时根本很少会拿出来看。丢了也就算了,很少会因为丢了什么东西而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