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定义,是会变的。
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也衣食无缺,过年还能穿件新衣裳。那时候,我的家是一个很大的家庭,家里有很多人,矛盾重重。即便如此,那个家给我留下的温暖印象依然是最多的。这几年,只身在外,每次想要回家去,也多少存了想要回到小时候的家里去的想法。
我11岁从家里出来,到镇子上念书。那实在是一段可怕的经历,我们是一群无人看管的“留校儿童”。
11岁的我,对家的定义是很模糊的。头两年,我跟别人住在八人间的宿舍里,总共有四张木板做的床铺。第三年,我险些就要被赶进一个大教室里去了,那里住了三十个孩子。教室里全是煤油炉子里挥发出来的煤油味。我总担心自己在哪里会被别人打死。
幸好,我在学校里也是有关系的。我有一个亲戚在学校里当老师,他跟管后勤的老师交涉的结果是我可以留在八人间的宿舍里。
调整宿舍的那段时间,我经常没有地方睡觉。八人间的宿舍总有很多跟我一样“有关系”的人闯进了,谁能真正睡在床上主要看上床脱衣服的速度以及强壮程度。我总是输,后来我就学会了不脱衣服睡觉。即便如此,我还是输在强壮上了。
我有那么几次,鼻青脸肿的在学校里游荡,最终睡在教室里。晚上的月光从窗子里爬进来,带着树的影子。风晃动着影子映在墙上看起来鬼森森的。我转过头去,尽量不看,其实已经快要吓哭了。夜里最可怕的不是鬼,而是冷。夜越往深里走,冷就越往身体里钻。天快要亮的时候,我只好不停地在教室里转圈。
那时候,我对家的深刻印象便是——一床被褥和一张床。那时候,我们在学期的两头,总要想办法扛着这两样东西,在家和学校之间转换。这两样东西让家变得沉重不堪,因为以我的力量,不足以扛起二者中的任何一个。
再后来就是漂泊啊。我觉得自己也挺倒霉的,小时候是留守在学校里的留守儿童,长大了就成为再也回不到家的流浪人了。
我的漂泊之路,真的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走。先生到市里念书,再去省城念书,最后终于漂泊到了北京。漂泊越远,年纪越大,我就越觉得自己离原来的家越远。每次回家,寥寥几天,总会被摘出来,当作客人一样对待。
这里已经不再是你的家,快去建立你自己的家吧!
这时候,我应该有什么家呢?像绝大多数人一样,我应该有一个爱人,TA的胸膛应该是我的家,TA的身体的温度是家里的温暖。可我始终也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去寻找这样一个人。想是我一个人时间久了,习惯了更寂寞和更自由吧。也许是过往离家太远,已经无法适应家的温暖了。
无论如何,我差不多要放弃建立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家的念头了。当然也会觉得孤单,也知道拥抱更温暖,可是更怕麻烦,回身四周看,觉得真爱难寻——不光是真爱,哪怕是连一个过日子的人都难寻。
幸好我病了许久,真的是一段很漫长的时光。
这段时间里,大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那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家的。我无处可去,开始北漂。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其实一直都在路上,在寻找家。年少时,我觉得异常沉重的铺盖卷已经被我放下了,但是偶尔想起家,还是会想起那沉甸甸的铺盖压在自行车上穿过骄阳天或者冰雪地的日子。
我的大夫是很优秀的,不过她也拿我毫无办法。最终,她建议我多锻炼身体。于是,我开始了锻炼,终于我也开始跑步,开始进健身房,开始阅读健身书籍。
现如今,我开始觉得,我的身体就是我的家。我的身体里装着我的灵魂,装着我的生和死。这是我在锻炼身体的时候学到的东西,所以要特别感谢我的大夫。目前,我的家有一些问题,最严重的便是,不够健康。不过,这个家,总不会再离我而去了。
(公众号:xiaojinyaohaohaox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