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狱”的三层意蕴

 首先,“他人即地狱”这句话不是出自宗教语言里的话,而是一个著名的哲学论断。来自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一部戏剧中,名叫《禁闭》。不过至今关于这个论断没有标准解释。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下面就自己的体悟来阐释下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我认为“他人即地狱”包含三层意蕴,具体分析如下。

(1)个体如果不能与他者和睦相处而导致与他人关系的紧张,将承受他人反作用给你的漠视、不理解、不帮助。从这个意义层面上而言,他人就是你的地狱。所以,自己不作恶,不没有原则地伤害他人,遇事能够适当地站在他人角度考虑,这样就会避免他人成为你的地狱。

图片发自简书App


(2)个体如果不能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判断,那他人的评价就会使你心神大乱,如坐针毡,严重者会成为取悦他人的小丑。时刻在意和紧张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会陷入精神地狱中,因为以他人的看法和目光为自己行动的标杆,作为评判自我的唯一标准,会丧失自我的主体性,沦为没有独立思想的提线木偶。所以,不依赖于他人的评价,而注意自省内察才能正确认识自己,从而超越自我,避免他人即地狱的现象反复出现。当然他者的评价也需要纳入评价自我的框架中的。一方面,个体的思想总有局限性,站在局外的旁观者或许有时会提出更好的建议;另一方面,他人是评价自我的重要参考系,通过他人对自己言语或行为的反应来反思自己的行为言语中的不妥之处是有必要的。万物都是相对的,没有他者这个参照系,个体的主体性也无从谈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两个层面分别是从个体对他者主动施加言语行为和从他者对自己主动施加言语行为来谈的。前一层面,他者是被动承受者,是客体;而后一层面,他者是主动施加者。

(3)个体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那么你就是你自己的地狱。这个层面是从个体这一对象出发,个体要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如果将失败归因于他人和社会,看不到自身的原因,会屡扑屡败。所以,要严肃对待自己,学会适时改变自己,克制自己动物性过度享乐的一面。

最后,总结一下,“他人即地狱”这句论断并非强调人与人的敌对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时刻都是紧张的、冲突的、不融洽的,而是强调人只有通过自我选择才能获取自由。存在主义哲学流派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先于存在,譬如,斧头和剪刀的性质是先规定好了,再根据设计图来进行制作,而人不一样,人只有先存在,进行不断的选择和尝试才能确定自己的定位,“本质”是在一系列的“选择”中塑造出来的,只有在你选择的基础上不断的行动才能探索出属于你自己的路。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故而,我从“他人即地狱”这句论断中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人要学会进行自我选择和思考,保持适当的孤独,一定程度上远离人群。寄希望于他人的理解和帮助不是最佳的自我成长的方式。稍微过度一点,便会陷入精神的深渊中而埋葬自我意识,跌落痛苦的悬崖中而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人际交往中想试图隐藏真实而脆弱的自己,戴上他人喜闻乐见的面具,却渴望有人能够理解内心深处那个真正的自我。这两者不可调和的矛盾,往往只能促使自己的演技愈加娴熟,表演得愈加精致。最后,陷入痛苦的人将他人变成了自己的地狱。

图片发自摄图网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卡尔维洛的《树上的男爵》一书,这本书的主人公我觉得是真正有着自己独特想法的人,一辈子生活在树上,但不是厌世或者故作神秘,而是内心坚信只有远离人群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他是这样想的,也很好的做到了,很了不起的一个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读中学开始,朋友都说我,说话比较直。我当时的理解是我比较真诚,有有什么说什么,这是对同学负责的态度。也不管话好听...
    沈曦_97bf阅读 113评论 1 0
  • 最近几天,总是为了日更而日更,写出的文字感觉生搬硬套,没有一点活力。我仿佛又到了一个瓶颈期,思绪混乱、心情消沉,为...
    枣园草阅读 630评论 21 18
  • 好像有些事真的可以在一起潜意识里占着巨大的空间 那段不愿提及的过往真的给了小羊很大的影响 好像有些事是小羊很想遇到...
    杨小小羊阅读 150评论 0 0
  • 曾经的一艘小船禁不住风浪的诱惑, 开始不断的试图驶向那个望不到边的天际, 他终于成功的出海了, 经历过风和日丽; ...
    晨风逍客阅读 22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