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
在我国北方晋东南流行一首歌谣,叫《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吃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
其实,过大年(春节)的仪式感是从腊七就悄悄开始的。
我们小时候,大人们会在腊八前一天,去用钢盆舀水来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里的冰并把冰敲成碎块分给孩子们吃。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这是什么道理,我到现在还是一无所知。但是“吃冰”的快乐却真真地陪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
工夫
在腊七开始的还有大名鼎鼎的“腊八粥”:记得小时候看见母亲她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大人们一边干活还一边给孩子们念民间谚语“谁家灶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
半夜时分开始架上大铁锅用劈柴微火炖着,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北京及河北周边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家境殷实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腊八粥由商家早给搭配好了食材,又有电力高压锅的加持,腊八一早起身后再煮粥就好,也不用像老辈人一样通宵达旦的劳作,可怎么就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呢?!
故事
那时候,孩子们一边喝着腊八粥,一边缠着奶奶给将腊八粥的故事。这个出身秀才家的“大家闺秀”总喜欢讲朱元璋那段,年年讲,岁岁讲。很奇怪,我们总是听这段儿,总是听不烦咳。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出来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就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
小时候听这段故事,起初是感觉有趣好玩,长大了慢慢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不易,才渐渐懂得了当年奶奶为什么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们讲朱元璋和腊八粥的故事。
内涵
腊八醋,也是传统腊八节习俗之一。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一直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现在的人们,物质生活提高了,年初一吃饺子都喜欢吃肉馅的,海鲜馅的,甚至更加奇奇怪怪的物什放里面,丢掉了祖先给我们珍藏在素饺子里那“清净顺意”的美好内涵。“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很是可惜了的事情!
为公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关腊八节的诗作数不胜数。可以拿来这厢品味“生活美育课”的诗篇,我想推荐大清第八位皇帝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的《腊八粥》。
《腊八粥》——(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专家张玉芬评论说:就个人品行来说,道光在清朝乃至中国历代帝王中,绝非贪暴、淫逸之君,相反,其“俭德”向为旧史家所津津乐道。道光治理朝政,也称得上勤、谨。如果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标准来衡量,道光大概不失为有德之君。
承继
文献记载,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其实,上述三层含义在我看来不过就是——
“敬畏过往,指望未来。”
践行
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咱家大人和小孩能不能找回那些久违的生活之美,这个腊八节要不要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