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规划第一人薛立新教授:二本毕业如何谋得高盛员工
这个故事很励志,但看过后却也很震撼,她让我看到的不是逆袭,而是——“只要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西部二本毕业生,学校名称也不被大多数人所知。
在这个临近毕业的时候,很多大四毕业生,尤其是学校背景不太理想的求职者,往往都会来问我:“学长,我只是个二本毕业生,我想去名企工作,是不是好高骛远了啊?”
好高骛远肯定不至于,谁不想有个好去处啊?工作期间是看能力的,学历只是个敲门砖。
但恕我直言,绝大部分二三本毕业生,水平真的一般般,也不怪大家,其实哪怕名校毕业生,也只是比其他学校多了这么一点,名企选择名校只不过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方式,站在企业主的一边考虑,就可以理解了。
但我说这位主角,当我采访她的时候,她并没有完全接受我,因为用她的话说:“我进入高盛的时候已经快三十五岁了,经验不太适合这些刚毕业的学生。”
但我采访她昔日的室友还有她的好闺蜜们后,才知道,她能得到今天的成就,完全是情理之中:
主角我们咱称呼她为Linda,高盛Asso(类似于合伙人),今年刚升任VP(副总),年薪加上bonus(奖金和红利)超百万,绝对可以算是人生赢家了。
高盛我不用多说,很多人都知道,和花旗、摩根还有美林并列的四大投行,在此任职也是能力的象征。
Linda在与我聊天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不能马上有好去处,就多沉淀几年嘛”
对啊,也正是这句话,让Linda背井离乡,在北美打拼了整整十年。当时在本科期间,Linda和很多学生一样,迷茫,不知该如何是好,尤其是Linda有一点小小的名校情结,但看了看历年来的考研榜单,能去名校的少之又少,而且本校并不具备保研资格,能去个211大学都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这时候,远在加拿大留学的好闺蜜给Linda发来了一些自己的照片,并向她介绍了很多关于留学的事情,这引起了Linda的兴趣,Linda迅速去学了几个月雅思,考了一个还算一般的成绩,就在大一暑假,靠着自己咱的好几年的压岁钱,报明了加拿大一所大学的暑期学校,在加拿大的一个月里,她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老师们的授课内容,以及模式,是她在自己学校所未曾见过的。
她在那一个月里拼命利用图书馆和课堂,汲取知识的养分,并最终获得了优秀学员的证书,还得到了教授的推荐信。这是Linda第一次受到老师的认可,她暗下决心,选择了留学这一条路。
回到学校后,Linda搜集了历年申请出国的人的简历,模仿他们,稳定自己的专业成绩,同时一有时间就去备考雅思和GMAT,一到寒暑假就去申请实习,从大一开始是地市的小银行,到大三结束已经能够申请到上海陆家嘴的知名证券公司的实习机会了。
大四开始,Linda陆续开始申请美国和加拿大的高校硕士研究生。美国的硕士下offer的只是普通院校,毕竟院系背景所限制,Linda有些失落,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初上暑校的那所加拿大高校给Linda发了录取通知书,并提供了奖学金,这一消息令Linda喜出望外。
加拿大的两年学习生涯,让Linda进一步丰富了自己,毕业后,她选择留在了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并在当地的一家知名酒店任职,三年就做到了中层,但这并没有让Linda满足,她有萌生了去深造的想法。
相对不错的加拿大院校背景,再加上一小部分成果和工作经历,这一次,Linda比起五年前,已经是相对轻松地得到了美国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的博士生录取通知书,并开始了她五年的学习生涯。
在商学院的这几年间,Linda本意只是想做做研究,将来当个研究院或者老师什么的,但机缘巧合下,Linda接触到了投行人员,学院导师的很多学生均在各大投行证券所任职,他们与学院合作,完成过无数项目,其中就有不少Linda参与的。
这也让投行高层看到了这位黄皮肤的亚洲姑娘的水平,毕业后,在导师的引荐下,Linda顺利进入高盛,走向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新天地。
这些故事看似轻松,但只是Linda自己忘却了那些辛苦的日子,学长听完以后只有震惊,因为...十年啊,整整十年,又有多少人甘愿放着国内舒适的环境而选择背井离乡啊,还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外全靠自己;又有多少人,愿意急流勇退,放弃五星级酒店中层职位而去继续深造当女博士?一切的一切,看似很顺利,但背后全都是Linda一人撑起的,一人面对所有的困难,才有的今天。
但请各位不要忘记,Linda和你们一样,甚至不如你们,在国内只是一所普通学校的毕业生,但在这个无数年轻人都急功近利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记得Linda那句:“不能马上有好去处,就多沉淀几年嘛”,或者说,又有多少人愿意沉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