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我想讲一个特别恐怖的小故事:
2019年马上就要过去六分之一了。
明明新年才刚刚过去,怎么这一年的时间已经要过去2个月了呢?
时间抛下我你,连个招呼都不打。
就像有时候被像时代抛下一样的感觉。
那么,回想一下,年初制定的新年计划如今进展到什么样的进度了呢?
如果你计划今年读30本书,那么此时是否已经完成了5本?
如果你计划减肥20斤,那么此时是否已经减下了4斤左右?
如果你的计划是去几个城市旅行,那么此时已经去了几个地方了呢?
反正,我的计划是没有跟上时间的进度。
每个周日的晚上,我都会处于一种又浪费了这个周末的焦虑中,并且在熬夜到12点之后暗暗发誓告诉自己下周一定要好好利用周末。
而每个周五下班的晚上,紧绷了一周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想着周末还有两天的时间,一晚上的时间可能就又花在了微博、抖音和视频网站上。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已经是中午,拿起手机,等到再放下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
只剩下周日最后的一天,感觉似乎做什么都来不及了。
做什么都来不及,所以又什么也没做。
到了周日晚上8点的时候,又处于浪费了周末的懊恼和焦虑中。
周而复始,蹉跎了一周又一周。
大多数普通人,过了十年的日子就和过了一年是一样的,因为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复制粘贴,过一年似乎和过十年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老了十岁。
尤其是在毕业以后,工作可以勉强应付,时间都变成了碎片化,娱乐方式大大增加,缺乏了系统性的学习环境,整个人都变得松懈了。
并不是不知进取,而是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中,是顺应人性“懒惰、贪婪”这种特质的,没有外界强大的刺激,是很难产生违反人性自发的产生去进取的动力的。
尤其在极度放松的周末时光。
想要解决这种“虚度周末”时间的负罪感,只需要一种方法,就是,走出家门。
如果可以,选择合适的环境
下周我有个PPT要做,在浪费了周六一天的时间和周日上午的时间后,我痛定思痛,毅然背着电脑来到了楼下万达的咖啡店。
在咖啡店里点完咖啡坐下后,把手机放在旁边,打开电脑就开始做PPT,找插图。
效率出奇的高,三四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只看了一次手机,刷刷朋友圈。
在咖啡店里,偶尔抬抬头看看左右都在干什么,侧耳听听,也能听到他们都在谈论些什么。
右上角小桌子上,坐的是2个差不多40岁左右的中年人,距离和我离得稍微有点远,在周围并不是很清晰的环境中,我只是偶尔能听到他们在谈论地产,政策的事情。
我左边的位置一直是空的,过了不久来了三四个年轻人,他们坐下之后直奔主题,讨论的是商业模式,融资的事情。
和我同一个桌子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不知道是情侣还是朋友,他们面对面坐着,女生在看书记笔记,男生在电脑面前敲着东西,偶尔他们也会聊几句,我听见男生在问女生,你每个周末都会学习吗?
三三两两结对的人在这间不大的咖啡店里聊着,不知道又碰撞出什么新的想法,又达成了什么合作。
就算是一个人来,也都是拿着电脑,在敲着什么东西。
我喜欢去观察这些人,观察完之后我不仅在想,过去的好多个周末,我都在做些什么呢?
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宅在自己的屋子里,告诉自己要看书,可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学点技能的时候,学着学着就拿起了手机,不知不觉玩的时间就比学习的时间还长。
如果选择周末宅在家,那就别高估了自己的的自制力,也别低估了舒适的环境对人的引诱力。
想要看书,走出家门去图书馆,书店,或者拿本书去咖啡店也行。就算什么也不干,单纯的出去走走,看看这个城市的人文风情,博物馆美术馆看一看,也会觉得时间没有浪费。
怕就怕在一个人在家憋着,又企图能憋出个大招来。
人家在野区刷野的刷野带兵线的带兵线,你在泉水安静的待着能有什么经济?
多跟比你厉害的人交流
这几个周末的时间,我慢慢减少了很多老朋友聚会吃饭的次数了。
不是觉得这些朋友不重要,这些朋友依然很重要,只是重要程度远远达不到每周都见一次只是吃喝玩乐的地步了。
因为我突然的意识到,似乎我的交际圈很长时间都没有扩大了,而每次见得朋友都是很早就认识的了,我们谈论的话题也是无关痛痒发发牢骚,剩下的时间就是吃吃玩玩消耗时间。
这是另一种看似充实的空虚。
宜少不宜多。
由于工作的原因,近来微信上加了不少的合作伙伴,可能有的只是一面之交,但是有的人一面之交却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前段时间,公司有个项目要招标,我们要和一家公关公司碰需求,对方来的是创始人和副总。
创始人叫Fiona,来之前只是在微信上聊工作,见面之后却被她的专业精神和谈吐给震慑住了。
她的外貌完全让我猜不出年龄,妆容精致衣着得体,谈吐优雅而专业,每一句话都说的很清晰,思维也超级有逻辑,待人接物我只能想到用“落落大方”来形容她。
作为一个小喽啰,在会议上一直眨着星星眼,似乎在看着女神一样在看着她,瞬间变成迷妹。
关键是,她长得是真的挺好看,身材也很好,一看就是对自己有着严格要求的人。
会后,她在朋友圈发的状态是,周末有的时候是在他们公司承接的大型项目上,有的时候是和一些重要人士见面,有的时候是在中欧商学院的课上。
不得不感慨,无论这些大佬们的周末是做什么,见什么人,无一例外的都是在让自己变得更好上度过的。
不仅仅是大佬们,但凡有一点上进心的人,都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见牛掰的人。
我喜欢的一个作者古典曾经说过,他是怎样的去了解一个行业。他首先会去找这个行业里做的很牛的人去聊,去听听这些行业里资深人士的看法。然后再让这些人给出可以了解这个行业的书单,他回去通过和这些行业里的人沟通后再加上自己看的书,基本上就把这个行业了解的差不多了。
所以,你们看,关键是,找到厉害的人,和厉害的人去学习。
之前有个特别流行的话叫,圈子不同,不必强融。意思就是说,兴趣爱好不一样,生活圈朋友圈不同,勉强在一起只会令人感觉累。
但是有的时候,和思维认知相同的人待得时间久了,你们就会一直处于同等的思维圈子里,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考虑的解决方式可能都一样,看待问题的想法也一样,就很难会有一个人可以站在制高点去给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走马观花的看十本书,遇到问题自己在使劲的钻牛角尖,真的不如行业内人士给出的一个建议。
说了这么多,就是2个观点,周末别宅在家,在合适的环境做该做的事,在舒适圈子之外见更多比你厉害的人。
每天进步一点点,新的一周又来了,期待下一周是更好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