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自我的评价体系有内部评价体系和外部评价体系。
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不在乎,他们做事的动力来自于内心;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非常注重别人的评价,甚至会内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别人的眼中认识自己。因此,人做事的动机也就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前者享受做事的过程,后者享受做事的成果。
无可厚非,如果这两种驱动力持续发挥作用,人们做事的意愿不会消退,他们都能有足够的成就感。但是,正如前面所说,这是有条件的,假如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外部驱动力消失了,那么这个人做事的意愿也跟着消失殆尽。
做成一件事,最具持续性,最高效的,是先建立自己的内部驱动力,真心热爱所做的事。
过去一年力,钢铁侠马斯克每周工作120个小时,有三四天睡在工厂里。年轻时就集功名与财富于一身,研究生时辍学投入互联网热潮,相继创办Zip2和X.com,这两家公司后来被收购,马斯克获利数亿美元,然而他不满足于财富上成就,他并不关心商业或者赚钱,而是关心如何拯救人类于危难之中。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他创立的新四家独角兽公司,电动汽车、储能电池、太阳能板和星际火箭,每一个产品都将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想要破坏某些人做的一件事,可以尝试破坏他的内部驱动力。
有一个老人家门前经常聚集一群熊孩子,他们玩耍的吵闹声让这位老人难以忍受。于是,老人想出一个赶走他们的办法。
第一天,老人给每个来玩的孩子25美分,并告诉他们,能看到他们来到这里玩很开心,请每天都来,他会给他们钱,孩子们很开心。第二天,孩子们照常来了,老人给他们每人15美分,虽然钱变少了,但是也足够让孩子们开心。第三天,老人只给了他们没人5美分,告诉他们自己没有收入,只能给这些,但是央求孩子们以后一定要再来玩。孩子们很不开心,嫌钱少,并发誓以后再也不来这里玩了。
孩子们之前来老人门前玩,纯粹是发自内心的开心,是内部驱动,老人给他们钱之后,孩子们的内部驱动力转化成为了外部驱动力,当这种外部驱动力减弱或者消失,孩子们就不再出于报复心理,就不再愿意未老人提供服务了。
之于学习,不要问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什么时候发挥作用,而要体会学这些知识能不能让自己感觉良好;之于工作,不要纠结这份工作待遇高不高,领导提不提拔自己,而要问这份工作能会的什么。只有发现所作事情的真正意义,才能将做事的动力内化,驱动自己前进。